震泽之水,蜿蜒东流为吴淞江,二百六十里入海。嘉靖壬寅。予始携吾儿来居江上,二百六十里水道之中也。江至此欲涸,萧然旷野,无辋川之景物,阳羡之山水;独自有屋数十楹,中颇弘邃,山池亦胜,足以避世。予性懒出,双扉昼闭,绿草满庭,最爱吾儿与诸弟游戏穿走长廊之间。儿来时九岁,今十六矣。诸弟少者三岁、六岁、九岁。此余平生之乐事也。

十二月己酉,携家西去。予岁不过三四月居城中,儿从行绝少,至是去而不返。每念初八之日,相随出门,不意足迹随履而没,悲痛之极,以为大怪无此事也。盖吾儿居此七阅寒暑,山池草木,门阶户席之间,无处不见吾儿也。葬在县之东南门,守冢人俞老,薄暮见儿衣绿衣,在享堂中,吾儿其不死耶!因作思子之亭。徘徊四望,长天寥廓,极目于云烟杳霭之间,当必有一日见吾儿翩然来归者。于是刻石亭中,其词曰:

【思子亭记】
震泽之水,蜿蜒东流为吴淞江,二百六十里入海。嘉靖壬寅(1522年),予始携吾儿来居江上,二百六十里水道之中也。江至此欲涸,萧然旷野,无辋川之景物,阳羡之山水;独自有屋数十楹,中颇弘邃,山池亦胜,足以避世。予性懒出,双扉昼闭,绿草满庭,最爱吾儿与诸弟游戏穿走长廊之间。儿来时九岁,今十六矣。诸弟少者三岁、六岁、九岁。此余平生之乐事也。
十二月己酉,携家西去。予岁不过三四月居城中,儿从行绝少,至是去而不返。每念初八之日,相随出门,不意足迹随履而没,悲痛之极,以为大怪无此事也。盖吾儿居此七阅寒暑,山池草木,门阶户席之间,无处不见吾儿也。葬在县之东南门,守冢人俞老,薄暮见儿衣绿衣,在享堂中,吾儿其不死耶!因作思子之亭。徘徊四望,长天寥廓,极目于云烟杳霭之间,当必有一日见吾儿翩然来归者。于是刻石亭中,其词曰:
【译文】:
震泽的水,曲折向东流淌成为吴淞江,全长260里流入大海。嘉靖壬寅年,我初次携带我的孩子来到这里居住,就在这条江上,260里水路的中心地带。江流到此要干涸了,一片旷野萧瑟,没有辋川的景致,也没有阳羡的山水;但是独自拥有几十间房屋,里面非常宽敞明亮,山池也十分美丽,足以躲避世事的纷扰。我的性格懒惰不喜欢外出,白天总是关闭大门,庭院内绿草覆盖着地面,我最喜爱我的孩子们和几个弟弟们在这里嬉戏玩耍穿过走廊之间。他们来到时只有九岁,现在已经十六岁了。他们的小弟弟们年龄分别是三岁、六岁和九岁。这是我曾经的快乐的事情。
十二月己酉日,我和家人一起向西离去。我一年中只在三四月份住在城中,孩子们跟随着我的时间很少,到了这个时候就离开而不再回来了。每当想起初八这一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出门的时候,没有想到我们的足迹随着鞋子消失掉,心中悲痛至极,以为这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因为我的孩子在这里生活了七个寒暑,山林池塘的草木,门阶房舍之间,无处不有我的孩子的身影。他的坟墓位于县城的东南门,守墓的老人俞老是晚上看见了他穿着绿衣服,在享堂中,我的孩子还活着啊!于是我就建造了思子之亭。我在四周环顾四下眺望,广阔的天空空阔无边,目光所及之处在云烟缭绕的景象之中,当有一天我的孩子一定会像彩蝶一样翩翩而来归来吧!于是我在亭中刻石立碑,上面刻写的词句如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