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语云:当为情死,不当为情怨。关乎情者,原可死而不可怨者也。虽然既云情矣,此身已为情有,又何忍死耶?然不死终不透彻耳。君平之柳,崔护之花,汉宫之流叶,蜀女之飘梧,令后世有情之人咨嗟想慕,托之语言,寄之歌咏。而一奴一无昆仑,客无黄衫,知己无押衙,同志无虞侯,则虽盟在海棠,终是陌路萧郎耳。
【注释】
情语:情诗。
当:应当,理应。
死:死亡、殉情。
怨:怨恨。
关乎情者:与情感有关的人或事。
原可死而不可怨者也:原本可以因爱情而牺牲生命,却不可因此而怨恨。
既云:既然说。
此身已为情有:已经与爱情相关连。
又何忍死耶:又怎么能忍受死去呢?
然不死终不透彻耳:然而不死去终究不会彻底明白。
君平之柳,崔护之花:指唐玄宗时,诗人李白曾作《清平调》三首赞美杨贵妃的美,其中有一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后人以之比喻对所爱之人的专一和痴迷。
汉宫之流叶:指汉武帝时的陈皇后被废后,其母卫子夫得幸于武帝。后来卫子夫生下皇子,陈皇后嫉妒,在武帝面前诬陷,使卫子夫受牵连,最终自杀。
蜀女之飘梧:指西施浣纱时遇越王勾践,越王将她作为礼物献给吴王,西施在吴国被当作美女供奉,最终成为吴国的间谍。
无昆仑:没有昆仑山那样崇高的地位或境界。
客无黄衫:没有穿着黄色官服的客人。黄衫是唐代节度使的标志。
知己无押衙:没有知己朋友。押衙,古代官员出行时的随从人员。
同志无虞侯: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虞侯,旧时对地方官佐的称呼。
陌路萧郎:指没有缘分的情侣。陌路,指没有相遇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写一个女子对于自己不幸的命运的感叹和无奈。全诗四句,每句都是七言,共二十八个字。诗的前两句写女子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后两句写女子对这种遭遇的无奈和叹息。
首句中,“情语”二字表明了诗题,“云”、“曰”二字表明了说话人的身份和语气。这两句话表达了女子对于自己不幸命运的慨叹:“应当因为爱情去死,而不应当因为爱情而去怨恨。”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君平之柳”。传说汉朝的严君平和东汉的崔骃都曾经爱慕过班婕妤。后来,班婕妤失宠被逐出宫,严君平和崔骃都曾为她写了一首哀悼的诗,其中都提到了“君行如何”“妾心伤悲”之类的词句。但崔骃写的诗里还特别提到了他自己的官职:“独守空房愁绝绪,翻看古卷泣君平”。意思是说他在思念班婕妤的时候,就翻看古书,想到自己的官职,也不禁悲伤起来。严君平则写道:“愿君裁去妾之忧,君今何处妾方愁。君若不留妾后意,请君入室莫相留!”意思是说:“我希望你能够消除我的忧虑,你就留在我这里吧!如果你不想留下的话,那么请你到屋里去,不要和我在一起。”严君平的诗里也有提到他自己的官职:“独守空房愁绝绪,翻看古卷泣君平。”“君平之柳”,就是用严君平的典故。这两句是第一联,写这位女子对于自己命运的感慨:“应当因为爱情去死,而不应当因为爱情而去怨恨。”
第二句中,“当为”二字表明了说话人的态度和立场,“为”是“为了”的意思。“不当为”三个字表明了女子对于自己命运的看法和态度:“不能因为爱情而去死。”这是第二联,写女子对于自己命运的看法和态度。
第三句是全诗的重点,也是全诗的核心所在:这句的意思是“虽然我既然说了这样的话,可是我的身子已经被爱情牵涉进去了,我又怎么能忍受死去呢?”这里的“既”表示的是转折关系,“既云”两个字是强调的作用。“然”表示的是肯定的语气,“不死终不透彻耳”中的“终”表示的是结果,“不透彻”中的“透”表示的是明白,“耳”表示的是语气助词。这四个字是第三联,写女子对于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叹息。
最后一句“客无黄衫”中的“客”表示的是对方,“无”表示的是否定,“黄衫”表示的是服饰的颜色,“客无黄衫”中的“客”表示的是对方,“无”表示的是否定的意思。“知己无押衙”中的“知己”表示的是朋友,“无”表示的是否定的意思。“押衙”是指官府里的小吏,“押衙”这个词在古代诗词中多用来代指官员。这两句话是第四联,写女子对于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叹息:“虽然没有身穿黄色官服的人(也就是官位高的人)做我的朋友或知己;但是也没有像我这样地位卑微、身份低微的人做我的敌人或仇敌。”
这首诗的写作技巧非常高妙,作者运用了许多意象和典故,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历史气息。例如:诗中用“君平之柳”、“崔护之花”、“汉宫之流叶”、“蜀女之飘梧”等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想法;用“客无黄衫”、“知己无押衙”等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无奈和叹息;用“当为情死,不当为情怨”等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用“虽死终不透彻”等语句来表达自己的坚定和决心等。这些都充分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