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至石潭上,各敷茵席,夹水而坐。呼童拾断樵,取壶中酒温之,实髹觞中。觞有舟,随波沉浮,雁行下。稍前,有中断者,有属联者,方次第取饮。其时轻飙东来,觞盘旋不进,甚至逆流而上,若相献酬状。酒三行,年最高者命列觚翰,人皆赋诗二首,即有不成,罚酒三巨觥。众欣然如约,或闭目潜思;或拄颊上视霄汉;或与连席者耳语不休;或运笔如风雨,且书且歌;可按纸伏岩石下,欲写复止;或句有未当,搔首蹙额向人;或口吻作秋虫吟;或群聚兰坡,夺觚争先;或持卷授邻坐者观,曲肱看云而卧:皆一一可画。已而诗尽成,杯行无算。迨罢归,日已在青松下。
又明日,郑君以兹游良欢,集所赋诗而属濂以序。濂按《韩诗内传》:三月上巳,桃花水下之时,郑之旧俗,于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执兰草以祓除不祥。今去之二千载,虽时异地殊,而桃花流水则今犹昔也。其远裔能合贤士大夫以修禊事,岂或遗风尚有未泯者哉?虽然,无以是为也。为吾党者,当追浴沂之风徽,法舞雩之咏叹,庶几情与境适,乐与道俱,而无愧于孔氏之徒;无愧于孔氏之徒,然后无愧于七尺之躯矣,可不勖哉!濂既为序其游历之胜,而复申以规箴如此。他若晋人兰亭之集,多尚清虚,亦无取焉。
《桃花涧修禊诗序》赏析
桃花涧,位于浦江县城东部,因山间桃花盛开而得名。这里不仅是一片风景秀丽之地,更是古人三月上巳时修禊的圣地。宋濂在《桃花涧修禊诗序》中详细描绘了这一历史遗迹和文人雅集的场景。
集会由来部分,宋濂首先提到集会的起源和时间——农历三月上巳日。上巳节,古称“修禊”,是古代祓除不祥、祈福除疫的重要节日。在这个特定的时节,人们聚集于桃花涧,共同进行祭祀活动,表达对自然和先祖的敬意。
宋濂描述了桃花涧的自然风光和泉石之胜。这里的桃花盛开,春意盎然,泉水潺潺,环境清幽。桃花涧不仅景色宜人,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据《韩诗内传》记载,此地曾是古代贤人聚集之所,人们在水边举行修禊仪式,传承着古人崇尚自然的精神和追求精神升华的愿望。
文章的重点在于会后的作序。宋濂在此处不仅记录了聚会的过程,还表达了自己对于此次活动的看法和感慨。他引用了孔子的话:“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以此来强调这次集会不仅仅是为了纪念一个节日,更是一种追求道德修养和心灵净化的生活方式。他通过自己的叙述,让读者能感受到那种与自然合一、与古人为伍的闲适与超脱。
宋濂在结尾处提出了自己的反思和期望。他认为,作为当代的知识分子,应当继承并发扬这种崇儒思想,通过实际行动去实践孔门的思想,即通过学习礼仪、修身齐家,进而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他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到这样的精神寄托和行为准则。
通过对《桃花涧修禊诗序》的阅读和思考,我被宋濂所表达的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文化的尊重深深感动。桃花涧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它更是一座连接古今、沟通人与自然的精神桥梁。通过这次修禊活动,人们不仅净化了心灵,也找到了自我提升的道路,这种精神价值是任何物质财富都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