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美猴王听得此言,满心欢喜道:“神仙原来藏在这里!”即忙跳入里面,仔细再看,乃是一个樵子,在那里举斧砍柴,但看他打扮非常——
头上戴箬笠,乃是新笋初脱之箨。身上穿布衣,乃是木绵拈就之纱。腰间系环绦,乃是老蚕口吐之丝。足下踏草履,乃是枯莎槎就之爽。手执瑽钢斧,担挽火麻绳。扳松劈枯树,争似此樵能!
猴王近前叫道:“老神仙,弟子起手!”那樵汉慌忙丢了斧,转身答礼道:“不当人,不当人!我拙汉衣食不全,怎敢当‘神仙’二字?”猴王道:“你不是神仙,如何说出神仙的话来?”樵夫道:“我说什么神仙话?”猴王道:“我才来至林边,只听的你说:‘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黄庭》乃道德真言,非神仙而何?”樵夫笑道:“实不瞒你说,这个词名做《满庭芳》,乃一神仙教我的。那神仙与我舍下相邻。他见我家事劳苦,日常烦恼,教我遇烦恼时,即把这词儿念念,一则散心,二则解困,我才有些不足处思虑,故此念念。不期被你听了。”猴王道:“你家既与神仙相邻,何不从他修行?学得个不老之方,却不是好?”樵夫道:“我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养育至八九岁,才知人事,不幸父丧,母亲居孀。再无兄弟姊妹,只我一人,没奈何,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发不敢抛离。却又田园荒芜,衣食不足,只得斫两束柴薪,挑向市廛之间,货几文钱,籴几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饭,供养老母,所以不能修行。”猴王道:“据你说起来,乃是一个行孝的君子,向后必有好处。但望你指与我那神仙住处,却好拜访去也。”樵夫道:“不远,不远。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个神仙,称名须菩提祖师。那祖师出去的徒弟,也不计其数,见今还有三四十人从他修行。你顺那条小路儿,向南行七八里远近,即是他家了。”猴王用手扯住樵夫道:“老兄,你便同我去去,若还得了好处,决不忘你指引之恩。”樵夫道:“你这汉子,甚不通变。我方才这般与你说了,你还不省?假若我与你去了,却不误了我的生意?老母何人奉养?我要斫柴,你自去,自去。”
先输出诗句:
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译文:
观看棋盘,棋子残破,伐木声在山谷中回荡。在山林中卖柴买酒,笑着自娱自乐。在秋天的山林中,对着月亮,躺在松树下休息,一夜过去。找到旧时的树林,翻山越岭,用斧头砍断枯枝。收集起来,在市场上卖掉,换取三升大米。没有争执也没有竞争,价格平稳。不擅长计谋和机智,不关心名利,过着恬淡的生活。遇到的人,可能是神仙也可能是道士,我静静地坐着讲述《黄庭内经》。
注释:
- 观棋柯烂,伐木丁丁 - 观看棋盘,棋子残破;伐木的声音丁丁作响。
- 云边谷口徐行 - 在云边的山谷里慢慢行走。
- 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 - 卖掉柴火买酒喝,笑着自娱自乐。
- 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 - 在秋天的山路上行走,夜晚靠在松树根上休息。
- 一觉天明 - 一觉睡到天亮。
- 认旧林,登崖过岭 - 找到以前的树林,翻山越岭。
- 持斧断枯藤 - 拿起斧头砍掉枯藤。
- 收来成一担 - 收集起来,做成一担。
- 行歌市上 - 在市场上唱歌卖艺。
- 易米三升 - 换取了三升的大米。
- 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 - 没有争执也没有竞争,价格平稳。
- 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 - 不擅长计谋和机智,不关心名利,过着恬淡的生活。
- 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 遇到的人,可能是神仙也可能是道士,我静静地坐着讲述《黄庭内经》。
赏析:
这首诗是《西游记》第一回的内容,讲述了孙悟空初入花果山的经历。诗中的樵夫是一位隐士,他的生活简朴而平静,与世无争。当孙悟空听到樵夫谈论“神仙”时,他被深深地吸引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终,樵夫向孙悟空介绍了灵台方寸山以及他的师傅须菩提祖师的住处。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的隐者形象,同时也展现了孙悟空对修行和探索真理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