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两个来来往往,战上数十合,不分胜负。那怪物架住了铁棒道:“你是那里和尚,敢来与我抵敌?”木叉道:“我是托塔天王二太子木叉惠岸行者。今保我师父往东土寻取经人去。你是何怪,敢大胆阻路?”那怪方才醒悟道:“我记得你跟南海观音在紫竹林中修行,你为何来此?”木叉道:“那岸上不是我师父?”
怪物闻言,连声喏喏,收了宝杖,让木叉揪了去,见观音纳头下拜,告道:“菩萨,恕我之罪,待我诉告。我不是妖邪,我是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只因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变得这般模样。又教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我胸胁百余下方回,故此这般苦恼。没奈何,饥寒难忍,三二日间,出波涛寻一个行人食用。不期今日无知,冲撞了大慈菩萨。”菩萨道:“你在天有罪,既贬下来,今又这等伤生,正所谓罪上加罪。我今领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你何不入我门来,皈依善果,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经?我教飞剑不来穿你。那时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心下如何?”那怪道:“我愿皈正果。”又向前道:“菩萨,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为异物,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顽耍。这去,但恐取经人不得到此,却不是反误了我的前程也?”菩萨曰:“岂有不到之理?你可将骷髅儿挂在头项下,等候取经人,自有用处。”怪物道:“既然如此,愿领教诲。”菩萨方与他摩顶受戒,指沙为姓,就姓了沙,起个法名,叫做个沙悟净。当时入了沙门,送菩萨过了河,他洗心涤虑,再不伤生,专等取经人。
诗句
他两个来来往往,战上数十合,不分胜负。那怪物架住了铁棒道:“你是那里和尚,敢来与我抵敌?”木叉道:“我是托塔天王二太子木叉惠岸行者。今保我师父往东土寻取经人去。你是何怪,敢大胆阻路?”那怪方才醒悟道:“我记得你跟南海观音在紫竹林中修行,你为何来此?”木叉道:“那岸上不是我师父?”
怪物闻言,连声喏喏,收了宝杖,让木叉揪了去,见观音纳头下拜,告道:“菩萨,恕我之罪,待我诉告。我不是妖邪,我是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只因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变得这般模样。又教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我胸胁百余下方回,故此这般苦恼。没奈何,饥寒难忍,三二日间,出波涛寻一个行人食用。不期今日无知,冲撞了大慈菩萨。”菩萨道:“你在天有罪,既贬下来,今又这等伤生,正所谓罪上加罪。我今领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你何不入我门来,皈依善果,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经?我教飞剑不来穿你。那时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心下如何?”那怪道:“我愿皈正果。”又向前道:“菩萨,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为异物,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顽耍。这去,但恐取经人不得到此,却不是反误了我的前程也?”菩萨曰:“岂有不到之理?你可将骷髅儿挂在头项下,等候取经人,自有用处。”怪物道:“既然如此,愿领教诲。”菩萨方与他摩顶受戒,指沙为姓,就姓了沙,起个法名,叫做个沙悟净。当时入了沙门,送菩萨过了河,他洗心涤虑,再不伤生,专等取经人。
译文
他两人你来我往,交战数十回合,不分胜负。那怪物挡住了铁棒说道:“你是哪里的和尚,敢来和我对抗?”木叉答道:“我是托塔天王二太子木叉惠岸行者。今天我奉师父之命前往东方寻求取经之人。你是何妖怪,竟胆敢阻拦?”那怪物这才恍然大悟道:“我还记得你和南海观音一起在紫竹林中修行过,你怎么会出现在这里?”木叉说:“我的师傅并不是你师父。”
怪物一听,连忙答应并收起了武器,向观音跪拜道谢。菩萨告诉他,自己并非妖精,而是天庭中负责侍奉玉帝的卷帘大将。因为蟠桃会时打碎了玻璃杯,被玉帝责罚后贬到了凡间。现在又被贬为妖怪,只能以捕鱼为生,饱尝饥寒之苦。
菩萨对他说:“你在天庭犯了罪,既然已被降职,今天又伤害生命,真是罪上加罪。我已经接受了上天的命令,前往东土寻找取经人。如果你能加入我们取经的队伍,改过自新,将来就能恢复原来的身份,不再受苦。”那妖怪听后,表示愿意皈依佛门。菩萨便给他戴上佛戒,让他改邪归正,并起了个法名叫“沙悟净”。随后,菩萨送他渡过了黄河。
注释
- 诗句:他两个来来往往,战上数十合,不分胜负。
- 【注释】“两个”,指的是木叉和那妖怪。“来来往往”形容战斗激烈,双方多次交锋。“战上数十合”表示双方进行了数十回合的战斗。
- 诗句:那怪物架住了铁棒道:“你是那里和尚,敢来与我抵敌?”
- 【注释】“架住”,是指那妖怪用手中的铁棒抵挡住木叉的兵器。“那里和尚”指木叉自称。
- 诗句:木叉道:“我是托塔天王二太子木叉惠岸行者。今保我师父往东土寻取经人去。你是何怪,敢大胆阻路?”
- 【注释】“二太子”指的是木叉的称号或封号。
- 诗句:那怪方才醒悟道:“我记得你跟南海观音在紫竹林中修行,你为何来此?”
- 【注释】“方才醒悟”表示那妖怪突然意识到之前的错误。
- 诗句:木叉道:“那岸上不是我师父?”
- 【注释】“那岸上”指的是刚才与木叉对话的妖怪所在的地方。
- 诗句:“那怪物闻言,连声喏喏,收了宝杖,让木叉揪了去。”
- 【注释】“连声喏喏”形容那妖怪恭敬的样子。“收了宝杖”表示妖怪收起了自己的武器。
- 诗句:“那怪物闻言,连声喏喏,收了宝杖,让木叉揪了去。”
- 重复说明妖怪的反应。
- 诗句:“那怪物方才醒悟道:‘我记得你跟南海观音在紫竹林中修行……’”
- 【注释】“方才醒悟”表明妖怪终于回想起与木叉之前的相遇。
- 诗句:“我便受了戒,指沙为姓,就姓了沙。”
- 【注释】“受戒”是佛教徒的一种仪式,表示正式成为僧侣。“指沙为姓”意味着妖怪选择了沙这一姓氏作为自己的标志。
- 诗句:“我今领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
- 表示妖怪接受了菩萨的点化,决心跟随其去寻找佛法高深的取经人。
- 诗句:“你何不入我门来,皈依善果,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经?”
- 菩萨告诉妖怪,如果跟随她修行,将来就能脱离苦海,得到救赎。
- 诗句:“那怪物便欣然领受。”
- 【注释】“欣然领受”表示妖怪高兴地接受了菩萨的建议。
- 诗句:“菩萨方与他摩顶受戒。”
- 【注释】“摩顶受戒”是指菩萨给妖怪举行了一场佛教仪式。
- 诗句:“起个法名叫做个沙悟净。”
- 【注释】“起个法名”表示妖怪决定接受菩萨的教导并改名为沙悟净。
- 诗句:“菩萨便送了他渡过了河。”
【注释】“渡河”表示菩萨送那妖怪渡过了河流,让他继续前行寻找佛法。
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妖怪被观音菩萨教化的过程。一开始,妖怪与木叉发生了冲突,后来在观音的点化下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接受了改过自新的机会。最终,妖怪在菩萨的指导下接受了摩顶受戒、起法名并渡过了河流继续寻找佛法。这个故事体现了佛教中的因果报应和悔过从新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