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二三日,又听得后宰门乒乓乒乓砖瓦乱响,晓来急宣众臣曰:“连日前门幸喜无事,今夜后门又响,却不又惊杀寡人也!”茂功进前奏道:“前门不安,是敬德、叔宝护卫;后门不安,该着魏征护卫。”太宗准奏,又宣魏征今夜把守后门。征领旨,当夜结束整齐,提着那诛龙的宝剑,侍立在后宰门前,真个的好英雄也!他怎生打扮——
熟绢青巾抹额,锦袍玉带垂腰,兜风氅袖采霜飘,压赛垒荼神貌。脚踏乌靴坐折,手持利刃凶骁。圆睁两眼四边瞧,那个邪神敢到!
一夜通明,也无鬼魅。虽是前后门无事,只是身体渐重。一日,太后又传旨,召众臣商议殡殓后事。太宗又宣徐茂功,吩咐国家大事,叮嘱仿刘蜀主托孤之意。言毕,沐浴更衣,待时而已。旁闪魏征,手扯龙衣,奏道:“陛下宽心,臣有一事,管保陛下长生。”太宗道:“病势已入膏肓,命将危矣,如何保得?”征云:“臣有书一封,进与陛下,捎去到冥司,付酆都判官崔吧太宗道:“崔吧是谁?”征云:“崔吧乃是太上先皇帝驾前之臣,先受兹州令,后升礼部侍郎。在日与臣八拜为交,相知甚厚。他如今已死,现在阴司做掌生死文簿的酆都判官,梦中常与臣相会。此去若将此书付与他,他念微臣薄分,必然放陛下回来,管教魂魄还阳世,定取龙颜转帝都。”太宗闻言,接在手中,笼入袖里,遂瞑目而亡。那三宫六院、皇后嫔妃、侍长储君及两班文武,俱举哀戴孝,又在白虎殿上,停着梓宫不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隐的《西京三元及第题名游赏诗》,以下是诗句和译文:
如此二三日,又听得后宰门乒乓乒乓砖瓦乱响,晓来急宣众臣曰:“连日前门幸喜无事,今夜后门又响,却不又惊杀寡人也!”
译文:过了两三天,又听到后宰门有砖瓦乱响的声音。清晨皇帝急忙召集百官说:“前门幸好无事,是敬德、叔宝守卫;后门有事,该由魏征守卫。”
茂功进前奏道:“前门不安,是敬德、叔宝护卫;后门不安,该着魏征守卫。”
赏析:此句中,“茂功”为唐太宗时期的一个大臣,他向皇帝报告了前门和后门的安全状况。通过使用第三人称“茂功”,诗歌创造了一种距离感,同时也强调了人物之间的权威关系。这种叙述方式有助于突出皇帝的决断和权威。
太宗准奏,又宣魏征今夜把守后门。
译文:唐太宗批准了这个提议,并决定让魏征在今夜守护后门。
征领旨,当夜结束整齐,提着那诛龙的宝剑,侍立在后宰门前,真个的好英雄也!
译文:魏征接受了命令,当晚他整理好仪容,拿着诛龙剑站在后宰门。
他怎生打扮——熟绢青巾抹额,锦袍玉带垂腰,兜风氅袖采霜飘,压赛垒荼神貌。脚踏乌靴坐折,手持利刃凶骁。圆睁两眼四边瞧,那个邪神敢到!
译文:他的装束非常威武:头戴着熟绢制成的青巾,身披锦袍,腰间系着玉带,袖子宽大如山风扫过山顶,容貌俊美得如同仙人下凡,脚下穿着黑色的靴子像石头一样坚固,手中握着一柄锋利无比的宝剑,双眼瞪大四处张望。任何恶魔也不敢靠近。
一夜通明,也无鬼魅。虽是前后门无事,只是身体渐重。一日,太后又传旨,召众臣商议殡殓后事。太宗又宣徐茂功,吩咐国家大事,叮嘱仿刘蜀主托孤之意。言毕,沐浴更衣,待时而已。旁闪魏征,手扯龙衣,奏道:“陛下宽心,臣有一事,管保陛下长生。”太宗道:“病势已入膏肓,命将危矣,如何保得?”征云:“臣有书一封,进与陛下,捎去到冥司,付酆都判官崔吧太宗道:“崔吧是谁?”征云:“崔吧乃是太上先皇帝驾前之臣,先受兹州令,后升礼部侍郎。在日与臣八拜为交,相知甚厚。他如今已死,现在阴司做掌生死文簿的酆都判官,梦中常与臣相会。此去若将此书付与他,他念微臣薄分,必然放陛下回来,管教魂魄还阳世,定取龙颜转帝都。”太宗闻言,接在手中,笼入袖里,遂瞑目而亡。那三宫六院、皇后嫔妃、侍长储君及两班文武,俱举哀戴孝,又在白虎殿上,停着梓宫不题。
译文:整个夜晚都很明亮,也没有鬼魅出现。虽然前后门没有出事,但是因为病情严重,太宗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一天,皇太后再次召集众臣商讨后事。太宗再次召见徐茂功,让他处理国家的事务,并嘱托他效仿刘蜀主托孤的意思。然后,他沐浴更衣准备离去。就在此时,魏征突然抓住唐太宗的衣服,并上奏道:“陛下请放宽心,我有一件事情可以保证您的长生不死。”太宗说:“我的病情已经进入了膏肓之病,命脉已经危在旦夕,你怎么能保证我能活下来呢?”魏征回答说:“我有一封信要送给陛下。这封信可以送到阴间,交给酆都城的判官崔某。崔某是太上皇生前的臣子,曾经担任州令、升任礼部侍郎。他和我有深厚的交情。如今他已经去世了,现在他在阴间担任掌管生死簿册的酆都判官。他经常和我梦中相见。如果把这封信给他,他看到我这么忠诚地报答他,一定会让我复活回到阳间世界。我一定会取得龙颜回朝。”太宗听了之后,接过信放入袖中,然后闭上眼睛去世了。那些三宫六院、皇后嫔妃、侍长储君以及文武官员等人都穿着丧服哀悼,并在白虎殿上摆放着皇帝的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