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众多人,都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太宗即传旨:教巧手丹青,描下菩萨真象。旨意一声,选出个图神写圣远见高明的吴道子,此人即后图功臣于凌烟阁者。当时展开妙笔,图写真形。那菩萨祥云渐远,霎时间不见了金光。只见那半空中,滴溜溜落下一张简帖,上有几句颂子,写得明白。颂曰:“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里,大乘进殷勤。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太宗见了颂子,即命众僧:
“且收胜会,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经来,再秉丹诚,重修善果。”众官无不遵依。当时在寺中问曰:“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问不了,旁边闪过法师,帝前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唐王大喜,上前将御手扶起道:“法师果能尽此忠贤,不怕程途遥远,跋涉山川,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玄奘顿首谢恩。唐王果是十分贤德,就去那寺里佛前,与玄奘拜了四拜,口称“御弟圣僧”。玄奘感谢不尽道:“陛下,贫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顾如此?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随在佛前拈香,以此为誓。唐王甚喜,即命回銮,待选良利日辰,发牒出行,遂此驾回各散。
诗句
盖众多人,都念“南无观世音菩萨”。
太宗即传旨:教巧手丹青,描下菩萨真象。
旨意一声,选出个图神写圣远见高明的吴道子,此人即后图功臣于凌烟阁者。
当时展开妙笔,图写真形。那菩萨祥云渐远,霎时间不见了金光。
只见那半空中,滴溜溜落下一张简帖,上有几句颂子,写得明白。
颂曰:“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里,大乘进殷勤。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太宗见了颂子,即命众僧:“且收胜会,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经来,再秉丹诚,重修善果。”众官无不遵依。
译文
在众多的信徒中,人们都在诵读着“南无观世音菩萨”的咒语。
唐太宗当即下达旨意:让擅长绘画和绘制的工匠们将菩萨的形象描绘出来。
当旨意发出的那一刻,一个被认为画技高超的人被选中了,他就是后来被绘制在凌烟阁上的那位功臣。
随后,他拿起画笔,开始描绘出菩萨的真实形象。
随着时间的流逝,菩萨的祥云渐渐消散,金光也消失了。
突然,从天空中落下一张简帖,上面写着几行赞美的诗句,清晰明了。
赞美诗写道:“敬献给大唐君王,西边有一部精妙的经典。旅程长达十万八千里,虔诚地传递着大乘佛法。这部经典能够带回我们的国家,能够战胜那些鬼神。如果有人愿意前往西天取经,就可以得到佛祖的正果和金身。”
唐太宗看到这首诗后,立即命令所有的僧侣:“暂且停止集会,等我派遣使者去取得这部大乘经书,然后再重新表达我的诚意,继续修行善果。”所有的官员都遵从了唐太宗的命令。
注释
- 盖众多人:意为许多人都相信或诵读。
- 南无观世音菩萨:一种佛教用语,表示对观音菩萨的尊敬和祈祷。
- 太宗即传旨:指唐太宗发布命令。
- 图神写圣:形容画师技艺高超。
- 凌烟阁:唐朝的一个建筑,用于存放功臣画像。
- 简帖:一种小纸片,通常用于传达简短的书信或信息。
- 颂子: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常用于赞颂、祝颂等场合。
- 大乘进殷勤:指佛教徒虔诚地向大乘佛法学习,努力修行。
- 求正果金身:希望得到佛祖的正果(涅槃)并成为佛的金身。
- 凌烟阁上的功臣:唐太宗在凌烟阁上悬挂了一些功臣的画像,以纪念他们的贡献。
- 唐王:即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的开国皇帝。
- 御手扶起:意为皇帝亲自伸手扶起某人。
- 法师:指佛教中的僧侣或其他修行者。
- 陛下:是对皇帝的尊称。
- 贫僧:佛教用语,指僧人自称。
- 御弟圣僧:是唐王对玄奘的尊称。
- 太宗甚喜:表示唐太宗非常高兴。
- 发牒出行:指派遣使节去执行某项任务。
- 随在佛前拈香:指在佛像前进行祭拜,拈香是向佛像行礼并祈祷的方式。
- 以此为誓:指以此作为自己的决心或承诺。
- 凌烟阁上的功臣:唐太宗在凌烟阁上悬挂了一些功臣的画像,以纪念他们的贡献。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述了玄奘大师与唐太宗之间的互动,以及玄奘为了取经而进行的准备工作。诗中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对佛法的赞美,同时也展现了唐太宗对玄奘的信任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