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大有唐王降敕封,钦差玄奘问禅宗。坚心磨琢寻龙袕,着意修持上鹫峰。边界远游多少国,云山前度万千重。自今别驾投西去,秉教迦持悟大空。却说三藏自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蒙唐王与多官送出长安关外。一二日马不停蹄,早至法门寺。本寺住持上房长老,带领众僧有五百余人,两边罗列,接至里面,相见献茶。茶罢进斋,斋后不觉天晚,正是那:影动星河近,月明无点尘。雁声鸣远汉,砧韵响西邻。归鸟栖枯树,禅僧讲梵音。蒲团一榻上,坐到夜将分。众僧们灯下议论佛门定旨,上西天取经的原由。有的说水远山高,有的说路多虎豹,有的说峻岭陡崖难度,有的说毒魔恶怪难降。三藏钳口不言,但以手指自心,点头几度。众僧们莫解其意,合掌请问道:“法师指心点头者,何也?”三藏答曰:“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我弟子曾在化生寺对佛设下洪誓大愿,不由我不尽此心。这一去,定要到西天,见佛求经,使我们法轮回转,愿圣主皇图永固。”众僧闻得此言,人人称羡,个个宣扬,都叫一声“忠心赤胆大阐法师”,夸赞不尽,请师入榻安寐。
诗:
唐王降敕封,钦差玄奘问禅宗。
坚心磨琢寻龙袕,着意修持上鹫峰。
边界远游多少国,云山前度万千重。
自今别驾投西去,秉教迦持悟大空。
译文:
唐王降下圣旨封赏唐僧,派遣玄奘去询问禅宗的奥秘。
唐僧坚定决心磨砺自己寻找佛祖,专心修行攀登至鹫岭之巅。
唐僧跨越边界旅行到了许多国家,历经重重云山前往西方。
从今往后他将告别尘世,前往西天取经,领悟佛法的大智慧。
注释:
- 唐王: 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他在贞观年间曾对唐僧进行赏赐和派遣。
- 降敕封: 皇帝下达诏书授予官职或荣誉。
- 钦差: 皇帝派遣官员处理特定事务。
- 禅宗: 佛教宗派之一,注重直接体验本性,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 龙袕: 佛教中指修行者修行成就后的福报,比喻高深的法力。
- 鹫峰: 佛教中的一座山峰,象征着修行者的崇高境界。
- 边界: 这里指代的是唐僧所要前往的西方极乐世界或阿弥陀佛所在的净土。
- 别驾: 指离开原来职务,前往新的地方任职。
- 西天: 指的是佛教中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是佛教信仰的核心。
- 秉教: 接受佛教教义。
- 迦持: 保持、坚持。
- 大空: 佛教术语,指超越一切分别相的境界,即无我、无相、无住的般若波罗蜜多。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唐僧赴西天取经的过程,体现了他的忠诚、坚定和虔诚。唐僧的形象是一个典型的修行者形象,他面对诱惑和困难,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和使命。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宗教和文化的重视,以及对佛教的崇拜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