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鸡方鸣,随唤从者,却又惊动寺僧,整治茶汤斋供。斋罢,出离边界。
这长老心忙,太起早了。原来此时秋深时节,鸡鸣得早,只好有四更天气。一行三人,连马四口,迎着清霜,看着明月,行有数十里远近,见一山岭,只得拨草寻路,说不尽崎岖难走,又恐怕错了路径。正疑思之间,忽然失足,三人连马都跌落坑坎之中。三藏心慌,从者胆战。却才悚惧,又闻得里面哮吼高呼,叫:“拿将来!拿将来!”只见狂风滚滚,拥出五六十个妖邪,将三藏、从者揪了上去。这法师战战兢兢的,偷眼观看,上面坐的那魔王,十分凶恶,真个是:雄威身凛凛,猛气貌堂堂。电目飞光艳,雷声振四方。锯牙舒口外,凿齿露腮旁。锦绣围身体,文斑裹脊梁。钢须稀见肉,钩爪利如霜。东海黄公惧,南山白额王。唬得个三藏魂飞魄散,二从者骨软筋麻。魔王喝令绑了,众妖一齐将三人用绳索绑缚。正要安排吞食,只听得外面喧哗,有人来报:“熊山君与特处士二位来也。”三藏闻言,抬头观看,前走的是一条黑汉,你道他是怎生模样:雄豪多胆量,轻健夯身躯。涉水惟凶力,跑林逞怒威。向来符吉梦,今独露英姿。
诗句
- 及鸡方鸣:到了早晨鸡叫的时候。
- 斋毕,出离边界:吃完了饭便离开边界。
- 行有数十里远近:行走了几十里路。
- 见一山岭,只得拨草寻路:看到一座山岭,只好找一条小道走过去。
译文
在鸡叫时分,唐僧和他的两位徒弟匆匆忙忙吃完斋饭,准备离开边界。他们一行共四口人,骑上马儿,迎着清晨的霜气和皎洁的月光,走了大约有几十里路,来到一处山岭下。他们不得不在草丛中寻找路径,但崎岖难走,怕错过路。就在他们犹豫不决的时候,突然三人连马跌落到一个坑中。唐僧心慌意乱,徒弟们胆战心惊。这时又听到里面哮吼高呼,喊:“抓住他们!抓住他们!”只见狂风滚滚,五六十个妖怪出现,将唐僧和他的徒弟们抓了起来。法师战战兢兢地偷眼看去,发现上面的魔王非常凶恶,真是雄伟威武、气势凌然。
注释
- 及鸡方鸣:早上鸡叫的时候。
- 斋毕:吃完早饭后。
- 行有数十里远近:已经走了几十里的路程。
- 山岭:山峰或山脊。
- 拨草:用草茎等东西来引导自己前进。
- 凶威身凛凛:形容魔王威猛的样子。
- 电目:眼睛明亮如电光。
- 震四方:声势很大,震撼四方。
- 锯牙:形容牙齿像锯一样尖利。
- 凿齿:形容牙齿锋利如凿子。
- 文斑:花纹。
- 钢须:指胡须像钢一样硬。
- 钩爪:指爪子锋利像钩子。
- 东海黄公:神话传说中的东海龙王。
- 南山白额王:神话传说中南山的白额虎王。
- 唬得个三藏魂飞魄散:吓得唐僧魂飞魄散。
- 二从者骨软筋麻:两个徒弟吓得腿脚发软,身体发麻。
- 熊山君:这里指的是《西游记》中的熊罴山主。
- 特处士:指孙悟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唐僧和他的徒弟们因为天不亮就赶路,而误入了妖邪所设的陷阱,被妖怪抓住。这里的“陷虎穴”暗示了唐僧师徒的遭遇并非偶然,而是命中注定要经历的一场劫难。同时,诗中也展现了妖怪的凶恶和强大,以及唐僧师徒的惊恐和无助。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紧张的气氛,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惊险和挑战的故事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