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怆慌之间,渐惭的东方发白,那二怪至天晓方散,俱道:
“今日厚扰,容日竭诚奉酬。”方一拥而退。不一时,红日高升。
三藏昏昏沉沉,也辨不得东西南北,正在那不得命处,忽然见一老叟,手持拄杖而来。走上前,用手一拂,绳索皆断,对面吹了一口气,三藏方苏,跪拜于地道:“多谢老公公!搭救贫僧性命!”老叟答礼道:“你起来。你可曾疏失了甚么东西?”三藏道:
“贫僧的从人,已是被怪食了,只不知行李马匹在于何处?”老叟用杖指定道:“那厢不是一匹马、两个包袱?”三藏回头看时,果是他的物件,并不曾失落,心才略放下些,问老叟曰:“老公公,此处是甚所在?公公何由在此?”老叟道:“此是双叉岭,乃虎狼巢袕处。你为何堕此?”三藏道:“贫僧鸡鸣时,出河州卫界,不料起得早了,冒霜拨露,忽失落此地。见一魔王,凶顽太甚,将贫僧与二从者绑了。又见一条黑汉,称是熊山君;一条胖汉,称是特处士,走进来,称那魔王是寅将军。他三个把我二从者吃了,天光才散。不想我是那里有这大缘大分,感得老公公来此救我?”老叟道:“处士者是个野牛精,山君者是个熊罴精,寅将军者是个老虎精。左右妖邪,尽都是山精树鬼,怪兽苍狼。
诗句
正怆慌之间,渐惭的东方发白,那二怪至天晓方散,俱道:今日厚扰,容日竭诚奉酬。方一拥而退。不一时,红日高升。
译文
正当他惊慌不安之时,渐渐地感到东方已经泛白,那两个妖怪到天亮才散去,他们齐声说道:“我们今天受到了很大的款待,希望日后也能以同样的方式回报。”说完,便一同离去了。不一会儿,太阳高高升起。
注释
- “正怆慌之间”: 正在非常惊慌之中,形容三藏师徒当时的处境十分危险。
- “渐惭的东方发白”: 渐渐意识到天色变白,暗示时间推移及天色变化,增强了紧迫感。
- “那二怪至天晓方散”: 两个怪物直到天明才散去,表明他们的出现和离去都是有意为之。
- “今日厚扰,容日竭诚奉酬”: 这是他们对唐僧及其随从表示感谢的话,表示他们不会忘记这次的帮助,并希望能在将来以某种方式报答。
- “方一拥而退”: 他们一起撤退,显示了团结合作的行为。
- “不一时,红日高升”: 太阳很快升起,表示时间过得很快,也象征着新的开始或解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僧人和他的徒弟们陷入困境后,被一位神秘的老者所救的故事。诗中运用了一些象征和隐喻,如“红日高升”不仅描述了自然景象的变化,也暗喻着困境的结束和新生活的开始。此外,通过描述妖魔鬼怪的出现和行动,诗人表达了一种对邪恶力量的强烈谴责和对抗精神。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诗歌具有了强烈的戏剧性和教育意义,同时也反映了佛教对于因果报应、修行和忍耐的教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