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老者正在门前与三个和尚相讲,只见那庄南边有两个少年人,带着一个老妈妈,三四个小男女,敛衣赤脚,插秧而回。他看见一匹白马,一担行李,都在他家门首喧哗,不知是甚来历,都一拥上前问道:“做甚么的?”八戒调过头来,把耳朵摆了几摆,长嘴伸了一伸,吓得那些人东倒西歪,乱跄乱跌。慌得那三藏满口招呼道:“莫怕!莫怕!我们不是歹人,我们是取经的和尚。”那老儿才出了门,搀着妈妈道:“婆婆起来,少要惊恐。这师父,是唐朝来的,只是他徒弟脸嘴丑些,却也面恶人善。带男女们家去。”那妈妈才扯着老儿,二少年领着儿女进去。三藏却坐在他们楼里竹床之上,埋怨道:“徒弟呀,你两个相貌既丑,言语又粗,把这一家儿吓得七损八伤,都替我身造罪哩!”八戒道:“不瞒师父说,老猪自从跟了你,这些时俊了许多哩。若象往常在高老庄走时,把嘴朝前一掬,把耳两头一摆,常吓杀二三十人哩。”行者笑道:“呆子不要乱说,把那丑也收拾起些。”三藏道:“你看悟空说的话!相貌是生成的,你教他怎么收拾?”行者道:“把那个耙子嘴,揣在怀里,莫拿出来;把那蒲扇耳,贴在后面,不要摇动,这就是收拾了。”那八戒真个把嘴揣了,把耳贴了,拱着头,立于左右。行者将行李拿入门里,将白马拴在桩上。
诗句
第一句:那老者正在门前与三个和尚相讲,
- 注释:老者:指村中的长者。与三和尚:与,和。三个和尚: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相讲:交谈。
第二句:只见那庄南边有两个少年人,带着一个老妈妈,三四个小男女,敛衣赤脚,插秧而回。
- 注释:两个少年人:指两位年轻男子。带着一个老妈妈:带着一位老妇人。三四个小男女:小男女指的是小男孩和小女孩。敛衣赤脚:整理好衣服,赤着脚。插秧:一种农活,指在田地里插秧。
第三句:他看见一匹白马,一担行李,都在他家门首喧哗,不知是甚来历,都一拥上前问道:“做甚么的?”
- 注释:一匹白马:指一匹白色的马。一担行李:表示有很多行李。门首喧哗:形容门外非常吵闹。不知是甚来历:不明白他们从哪里来。都一拥上前问道:所有人都挤上来问问题。做甚么的:做什么的。
第四句:八戒调过头来,把耳朵摆了几摆,长嘴伸了一伸,吓得那些人东倒西歪,乱跄乱跌。
- 注释:八戒调过头来:八戒转过身来。把耳朵摆了几摆:用手指轻摇耳朵。长嘴伸了一伸:张大嘴巴。吓得那些人东倒西歪,乱跄乱跌:吓得他们身体不稳,四处乱动。
第五句:慌得那三藏满口招呼道:“莫怕!莫怕!我们不是歹人,我们是取经的和尚。”
- 注释:慌得那:使某人很慌张。三藏满口招呼道:唐僧大声呼喊着让他们不要害怕。莫怕!莫怕!:不要害怕。我们不是歹人,我们是取经的和尚:我们不是坏人,我们是去西天取经的和尚。
第六句:那老儿才出了门,搀着妈妈道:“婆婆起来,少要惊恐。这师父,是唐朝来的,只是他徒弟脸嘴丑些,却也面恶人善。带男女们家去。”
- 注释:老儿才出了门:那老者刚走出家门。搀着妈妈道:扶着母亲。婆婆起来,少要惊恐:母亲,您起来吧,不用惊慌。这师父,是唐朝来的,只是他徒弟脸嘴丑些,却也面恶人善:这位师父是从唐朝来的,只是他的儿子(孙悟空)长得有些磕碜(丑陋),但他本质上是个好人。带男女们家去:带着男女孩子们一起回家。
第七句:那妈妈才扯着老儿,二少年领着儿女进去。
- 注释:那妈妈才扯着老儿:那母亲开始拉扯着老者。二少年领着儿女进去:两位年轻人带领着孩子们进到屋内。
第八句:三藏却坐在他们楼里竹床之上,埋怨道:“徒弟呀,你两个相貌既丑,言语又粗,把这一家儿吓得七损八伤,都替我身造罪哩!”
- 注释:三藏却坐在他们楼里竹床之上:唐僧就坐在他们的房间里的竹床上。埋怨道:“徒弟呀…”:唐僧责备他的弟子们。两个相貌既丑,言语又粗:他的两个弟子长相难看,说话也很粗鲁。把这一家儿吓得七损八伤,都替我身造罪哩:让这家人都受到了惊吓并且感到痛苦,都是因为我这个师父的原因。
第九句:八戒道:“不瞒师父说,老猪自从跟了你,这些时俊了许多哩…”
- 注释:不瞒师父说:不告诉师父实情。老猪自从跟了你:指猪八戒跟着唐僧以来。这些时俊了许多哩:这些时候我变帅了很多。
译文
那老者正在门前和三个和尚交谈,突然看到一个村庄的两个年轻人和他们的母亲,还有几个男孩女孩,带着很多行李回家了。他们被一群陌生人围住询问,八戒调过头来,摆弄着他的耳朵和长嘴巴,吓坏了村民们,大家都东倒西歪,慌乱地逃跑。三藏急忙大声呼唤让大家安静下来,告诉他们自己不是坏人,而是去西天取经的和尚。这时老者也走了出来,安慰大家不用担心,并告诉他们这是去西天取经的人。年轻人和孩子们跟随老者进入屋内。唐僧坐在竹床上,对弟子们进行了责备,抱怨他们的外貌和说话方式给村民带来了困扰。猪八戒则承认自从跟了唐僧以后变得更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