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耳草鞋登脚下,九阳巾子把头包。飘飘风满袖,口唱《月儿高》。径直来到树下,对唐僧高叫道:“长老,贫道起手了。”那长老忙忙答礼道:“失瞻!失瞻!”大仙问:“长老是那方来的?为何在途中打坐?”三藏道:“贫僧乃东土大唐差往西天取经者。

路过此间,权为一歇。”大仙佯讶道:“长老东来,可曾在荒山经过?”长老道:“不知仙宫是何宝山?”大仙道:“万寿山五庄观,便是贫道栖止处。”行者闻言,他心中有物的人,忙答道:“不曾!不曾!我们是打上路来的。”那大仙指定笑道:“我把你这个泼猴!你瞒谁哩?你倒在我观里,把我人参果树打倒,你连夜走在此间,还不招认,遮饰甚么?不要走!趁早去还我树来!”

那行者闻言,心中恼怒,掣铁棒不容分说,望大仙劈头就打。大仙侧身躲过,踏祥光,径到空中。行者也腾云,急赶上去。大仙在半空现了本相,你看他怎生打扮:头戴紫金冠,无忧鹤氅穿。

诗句及译文

第一句:三耳草鞋登脚下,九阳巾子把头包。飘飘风满袖,口唱《月儿高》。

释义:孙行者穿上了带有三只耳朵的草鞋,用九阳巾包裹着头,随着风飘扬,口中唱起了《月儿高》。

第二句:径直来到树下,对唐僧高叫道:“长老,贫道起手了。”那长老忙忙答礼道:“失瞻!失瞻!”大仙问:“长老是那方来的?为何在途中打坐?”

释义:孙悟空直接走到树下,大声喊道:“长老,我准备行动了。”唐僧急忙行礼回答:“失礼了!失礼了!”大仙询问:“长老是从哪里来的?为何在此地打坐?”

第三句:三藏道:“贫僧乃东土大唐差往西天取经者。路过此间,权为一歇。”大仙佯讶道:“长老东来,可曾在荒山经过?”长老道:“不知仙宫是何宝山?”大仙道:“万寿山五庄观,便是贫道栖止处。”

释义:唐僧回答说,他来自东方的大唐,是为了前往西方寻求佛法。他在路过此地时,选择停下来休息。大仙假装惊讶地问是否曾到过荒山。唐僧表示不知道仙家所在的是哪座宝山。

第四句:行者闻言,他心中有物的人,忙答道:“不曾!不曾!我们是打上路来的。”那大仙指定笑道:“我把你这个泼猴!你瞒谁哩?你倒在我观里,把我人参果树打倒,你连夜走在此间,还不招认,遮饰甚么?不要走!趁早去还我树来!”

释义:听到这番话,孙悟空心中愤怒,迅速拿起铁棒,不容分说就冲向大仙。大仙侧身避开,踏祥光飞升到空中。孙悟空也随即腾云驾雾,迅速追赶上去。大仙在空中现出原形,他身穿紫金冠,穿着无忧鹤氅。

赏析

《西游记》中的镇元大仙是作者吴承恩笔下一个极具特色的形象,他机智幽默,善于应对各种突发状况。通过这段对话,我们看到孙悟空与大仙之间的斗智斗勇,展现了师徒四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大仙的形象也反映了古代道士的智慧和机敏,以及他们与凡人交往的方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