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那大仙自元始宫散会,领众小仙出离兜率,径下瑶天,坠祥云,早来到万寿山五庄观门首。看时,只见观门大开,地上干净,大仙道:“清风、明月,却也中用。常时节,日高三丈,腰也不伸,今日我们不在,他倒肯起早,开门扫地。”众小仙俱悦。行至殿上,香火全无,人踪俱寂,那里有明月、清风!众仙道:“他两个想是因我们不在,拐了东西走了。”大仙道:“岂有此理!修仙的人,敢有这般坏心的事!想是昨晚忘却关门,就去睡了,今早还未醒哩。”众仙到他房门首看处,真个关着房门,鼾鼾沉睡。这外边打门乱叫,那里叫得醒来?众仙撬开门板,着手扯下床来,也只是不醒。大仙笑道:“好仙童啊!成仙的人,神满再不思睡,却怎么这般困倦?莫不是有人做弄了他也?快取水来。”一童急取水半盏递与大仙。大仙念动咒语,-一口水,喷在脸上,随即解了睡魔。

诗句

却说那大仙自元始宫散会,领众小仙出离兜率,径下瑶天,坠祥云,早来到万寿山五庄观门首。看时,只见观门大开,地上干净,大仙道:“清风、明月,却也中用。常时节,日高三丈,腰也不伸,今日我们不在,他倒肯起早,开门扫地。”众小仙俱悦。行至殿上,香火全无,人踪俱寂,那里有明月、清风!众仙道:“他两个想是因我们不在,拐了东西走了。”大仙道:“岂有此理!修仙的人,敢有这般坏心的事!想是昨晚忘却关门,就去睡了,今早还未醒哩。”众仙到他房门首看处,真个关着房门,鼾鼾沉睡。这外边打门乱叫,那里叫得醒来?众仙撬开门板,着手扯下床来,也只是不醒。大仙笑道:“好仙童啊!成仙的人,神满再不思睡,却怎么这般困倦?莫不是有人做弄了他也?快取水来。”一童急取水半盏递与大仙。大仙念动咒语,-一口水,喷在脸上,随即解了睡魔。

译文:

那大仙从元始宫聚会后,领着众小仙出了兜率宫,沿着通往瑶天的路走,突然看到万寿山的五庄观门前。他发现门是开放的,地面上也很干净,于是他说道:“清风和明月,也是有用的。通常太阳高照的时候(大约下午三点左右),我连腰都懒得伸,今天我们不在,他竟然起了一大早来打扫庭院。”所有的小仙都很欢喜。当走到殿上时,发现香炉里的香已经燃尽,人迹也消失不见,原来并没有月亮也没有风。他们猜测:“可能是我们不在的时候,这两个家伙把东西偷去了。”大仙不相信地摇头说:“哪有这样的事!修道之人怎么会有这样的坏心肠?难道昨晚忘记了关上门就跑去睡觉了,还是今天早上还没起床?”当他们去敲门并试图叫醒他时,却发现大门紧紧锁住,床上的人鼾声如雷。外面的人在敲门叫喊,但也无法将他唤醒。于是他们撬开门板,用力拉下被褥查看,却发现这个人还是一动不动,没有醒来的迹象。大仙笑着对大家说:“真是一个好徒弟啊!修行到了这个境界的人,精神非常饱满,不可能这样疲倦。莫非是被谁恶作剧搞鬼了?快去拿点水来吧。”于是有一个童子急忙取来了半盏水递给大仙。大仙念动咒语,将水倒在脸上,然后立刻解除了睡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个大仙正在五庄观前巡视,见到他的门徒睡得正熟,不由得发笑。然而,随后他发现弟子并未如往常般起床打扫庭院,而是鼾声如雷,显得十分疲倦。大仙对此感到好奇和不解,于是尝试通过各种方法唤醒弟子,但都未能成功。最终,大仙决定采取极端的方法——用咒语解梦。这一情节不仅展示了大仙的幽默和调皮,还反映了他对于修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现象和挑战的深刻理解。同时,诗中通过描绘五庄观的环境和氛围,为读者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使得整首诗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