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方醒,忽睁睛抹抹脸,抬头观看,认得是仙师与世同君和仙兄等众,慌得那清风顿首,明月叩头道:“师父啊!你的故人,原是东来的和尚,一伙强盗,十分凶狠!”大仙笑道:“莫惊恐,慢慢的说来。”清风道:“师父啊,当日别后不久,果有个东土唐僧,一行有四个和尚,连马五口。弟子不敢违了师命,问及来因,将人参果取了两个奉上。那长老俗眼愚心,不识我们仙家的宝贝。他说是三朝未满的孩童,再三不吃,是弟子各吃了一个。不期他那手下有三个徒弟,有一个姓孙的,名悟空行者,先偷四个果子吃了。是弟子们向伊理说,实实的言语了几句,他却不容,暗自里弄了个出神的手段,苦啊!”二童子说到此处,止不住腮边泪落。众仙道:“那和尚打你来?”明月道:“不曾打,只是把我们人参树打倒了。”大仙闻言,更不恼怒,道:
诗句
二人方醒,忽睁睛抹抹脸,抬头观看,认得是仙师与世同君和仙兄等众,慌得那清风顿首,明月叩头道:“师父啊!你的故人,原是东来的和尚,一伙强盗,十分凶狠!”大仙笑道:“莫惊恐,慢慢的说来。”清风道:“师父啊,当日别后不久,果有个东土唐僧,一行有四个和尚,连马五口。弟子不敢违了师命,问及来因,将人参果取了两个奉上。那长老俗眼愚心,不识我们仙家的宝贝。他说是三朝未满的孩童,再三不吃,是弟子各吃了一个。不期他那手下有三个徒弟,有一个姓孙的,名悟空行者,先偷四个果子吃了。是弟子们向伊理说,实实的言语了几句,他却不容,暗自里弄了个出神的手段,苦啊!”二童子说到此处,止不住腮边泪落。众仙道:“那和尚打你来?”明月道:“不曾打,只是把我们人参树打倒了。”大仙闻言,更不恼怒,道:
译文
在《西游记》第二十五回中,镇元大仙追赶捉拿取经的孙悟空一行人,孙悟空大闹五庄观。
两人刚醒来时,突然睁眼抹去脸上的尘埃,抬头望去,认出是镇元大仙以及他的同伴们。他们惊慌失措,其中一位名叫清风的仙人急忙叩头,明月也跪地叩头说道:“师父啊!您的老朋友,原本是来自东方的和尚,他们是一个强盗团伙,非常凶恶!”大仙笑道:“不要惊慌,慢慢说来。”清风继续说道:“师父啊,当年分别之后不久,果然有一个来自东方的唐僧,他带领着四个和尚和一个马僮。我无法违背师命,询问原因得知是来取人参果的。那个老和尚粗鲁无知,不认识我们的神奇果实。他坚持认为这些果子是他亲手种的,而且才三岁大的孩童,坚决不肯吃。是我的徒弟们向他解释了情况,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甚至偷偷使用了某种手段。结果,那些果子被他吃了两个。我没有动手打他,只是把人参树给弄倒了。”说到这里,清风和明月都忍不住流下泪来。大仙听完后,并不生气,反而安慰他们:“你们不必害怕,让我慢慢解释。”
注释
- 镇元大仙赶捉 - 描述镇元大仙追赶和捕捉取经团队的场景。
- 孙行者 - 指孙悟空,即孙悟饭,是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主人公之一。
- 五庄观 - 位于西牛贺洲的一个道教观。
- 故人 - 指的是过去的熟人或朋友。
- 东来的和尚 - 指的是来自东方的和尚队伍。
- 三个徒弟 - 指取经团队中的三个徒弟。
- 姓孙的 - 指出自“孙子”这一姓氏的取经者。
- 悟空行者 - 孙悟空的别称,表示他的名字叫做“孙悟空”。
- 出神的手段 - 形容使用巧妙的方法或技巧来达到目的。
- 俗眼愚心 - 指普通人的愚昧和固执。
- 三朝未满的孩童 - 指的是年幼、不成熟的孩子。
- 手下有三个徒弟 - 表示取经团队中有其他三位徒弟。
- 明月 - 这里的“明月”,可能是指另一位神仙或人物。
- 清风 - 这里指清风仙子或类似的神话人物。
- 止不住腮边泪落 - 形容悲伤到无法控制自己的泪水。
- 大仙闻言 - 表示镇元大仙听闻这些情况后的反应。
- 更不恼怒 - 表示镇元大仙并没有因为发生的事情而发怒或生气。
- 慢慢说来 - 建议对方慢慢解释事情的原因。
- 苦苦啊 - 表达了对过去事件的感慨和无奈。
赏析
这段文字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镇元大仙与唐僧师徒之间的互动。镇元大仙虽然知道孙悟空等人的来意是为了取得人参果,但由于孙悟空等人的行为过于粗暴,使得镇元大仙感到困惑和惊讶。然而,他并没有因此发怒,而是选择了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对待孙悟空等人。这种宽容和理解体现了道家的宽容精神。同时,这段文字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于宗教和信仰的复杂态度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