颧骨望上翘,嘴唇往下别。老年不比少年时,满脸都是荷叶摺。

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擞,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一见,惊下马来,睡在路旁,更无二话,只是把《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可怜把个行者头,勒得似个亚腰儿葫芦,十分疼痛难忍,滚将来哀告道:“师父莫念了!

有甚话说了罢!”唐僧道:“有甚话说!出家人耳听善言,不堕地狱。我这般劝化你,你怎么只是行凶?把平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此是何说?”行者道:“他是妖精。”唐僧道:“这个猴子胡说!就有这许多妖怪!你是个无心向善之辈,有意作恶之人,你去罢!”行者道:“师父又教我去,回去便也回去了,只是一件不相应。”唐僧道:“你有甚么不相应处?”八戒道:“师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跟着你做了这几年和尚,不成空着手回去?你把那包袱里的甚么旧褊衫,破帽子,分两件与他罢。”行者闻言,气得暴跳道:“我把你这个尖嘴的夯货!老孙一向秉教沙门,更无一毫嫉妒之意,贪恋之心,怎么要分甚么行李?”唐僧道:“你既不嫉妒贪恋,如何不去?”行者道:“实不瞒师父说,老孙五百年前,居花果山水帘洞大展英雄之际,收降七十二洞邪魔,手下有四万七千群怪,头戴的是紫金冠,身穿的是赭黄袍,腰系的是蓝田带,足踏的是步云履,手执的是如意金箍棒,着实也曾为人。自从涅-罪度,削发秉正沙门,跟你做了徒弟,把这个金箍儿勒在我头上,若回去,却也难见故乡人。师父果若不要我,把那个《松箍儿咒》念一念,退下这个箍子,交付与你,套在别人头上,我就快活相应了,也是跟你一场。莫不成这些人意儿也没有了?”唐僧大惊道:“悟空,我当时只是菩萨暗受一卷《紧箍儿咒》,却没有甚么松箍儿咒。”行者道:“若无《松箍儿咒》,你还带我去走走罢。”长老又没奈何道:“你且起来,我再饶你这一次,却不可再行凶了。”行者道:“再不敢了,再不敢了。”又伏侍师父上马,剖路前进。

诗句:
颧骨望上翘,嘴唇往下别。老年不比少年时,满脸都是荷叶摺。

译文:
孙悟空(行者)认出了妖精的模样,没有和他理论,举起金箍棒就打。那个妖怪抖擞起来,再次变化成真身逃走了,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一看,吓得滚下马来,睡在路旁,只是念紧箍咒念得够呛,可怜的悟空头被勒得像个亚腰葫芦,十分疼痛难受。孙悟空痛苦地哀求道:“师父别再念了!有话好好说吧!”唐僧说:“你还有话说?出家人耳听善言,不堕地狱。我劝导你,你怎么只是行凶?把平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这是什么意思?”孙悟空答道:“他是妖精。”唐僧说:“你这个猴王胡说,怎么就有这么多妖精!你是个没有心向善的坏蛋,有意作恶的人,你走吧!”孙悟空说:“师父又叫我走,回去也回去了,可是有些不合适。”唐僧问:“你有什么地方不合适?”八戒(沙僧)说:“师父,他要和你分行李了。跟着你做了几年和尚,不能空手回去,你把那包袱里的旧褊衫、破帽子,分两件给他吧。” 孙悟空闻言,气得暴跳如雷道:“我把你这个尖嘴的笨蛋!老孙一直以来奉教沙门,从未有过嫉妒之心,贪恋之意,为什么要分东西呢?”唐僧说:“你既然没有嫉妒之心,为何不去?”孙悟空说:“说实话,老孙五百年前,花果山水帘洞大展英雄之时,收降了七十二洞邪魔,手下有四万七千群怪,头戴紫金冠,身穿赭黄袍,腰系蓝田带,足踏步云履,手持如意金箍棒,确实也曾为人。自从涅槃度劫,削发秉正为沙门,跟你做了徒弟之后,这个金箍儿套在我头上,如果回去,我也难以再见故乡之人。师父如果真的不要我,念个松箍咒,退下这个箍子,交付给你,套在别人头上,我就满足了,也能跟随你一起走了。莫不是这些人的想法也没有了吗?”唐僧大吃一惊道:“悟空,我当时只是菩萨暗中接受了一卷《紧箍儿咒》,并没有什么松箍儿咒。”孙悟空说:“如果没有松箍儿咒,你还带上我走一趟吧。”长老无奈地说:“你且起来,我再饶你这一次,可不能再行凶了。”孙悟空说:“我再不敢了,再不敢了。”又服侍唐僧上马,继续前进。

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戏剧冲突和人物性格刻画的诗篇。诗中通过对话展示了孙悟空对自由的渴望与唐僧的约束之间的矛盾。孙悟空的形象生动活泼,他的反抗精神和独立意识贯穿全诗。而唐僧则显得有些严厉和不理解孙悟空的真实想法,反映出师徒之间微妙的关系和角色定位。

这首诗通过对场景和动作的描绘,传达了一种紧张的情绪。读者可以感受到孙悟空内心的挣扎和愤怒,以及唐僧的无奈和担忧。诗中的“紧箍咒”和“松箍儿咒”等概念也富有象征意义,代表了束缚与自由、控制与释放的主题。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