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棍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怪物,叫声:“老官儿,往那里去?
怎么又走路,又念经?”那妖精错认了定盘星,把孙大圣也当做个等闲的,遂答道:“长老啊,我老汉祖居此地,一生好善斋僧,看经念佛。命里无儿,止生得一个小女,招了个女婿,今早送饭下田,想是遭逢虎口。老妻先来找寻,也不见回去,全然不知下落,老汉特来寻看。果然是伤残他命,也没奈何,将他骸骨收拾回去,安葬茔中。”行者笑道:“我是个做吓虎的祖宗,你怎么袖子里笼了个鬼儿来哄我?你瞒了诸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是个妖精!”那妖精唬得顿口无言。行者掣出棒来,自忖思道:“若要不打他,显得他倒弄个风儿;若要打他,又怕师父念那话儿咒语。”又思量道:“不打杀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父捞了去,却不又费心劳力去救他?还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杀他,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好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本处山神道:“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你与我在半空中作证,不许走了。”众神听令,谁敢不从?都在云端里照应。那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
这首诗是《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中的一句,出自明代吴承恩所著的古典小说。以下是这句话的翻译、注释和赏析:
原文:他把棍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怪物,叫声:“老官儿,往那里去?怎么又走路,又念经?”那妖精错认了定盘星,把孙大圣也当做个等闲的,遂答道:“长老啊,我老汉祖居此地,一生好善斋僧,看经念佛。命里无儿,止生得一个小女,招了个女婿,今早送饭下田,想是遭逢虎口。老妻先来找寻,也不见回去,全然不知下落,老汉特来寻看。果然是伤残他命,也没奈何,将他骸骨收拾回去,安葬茔中。” 行者笑道:“我是个做吓虎的祖宗,你怎么袖子里笼了个鬼儿来哄我?你瞒了诸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是个妖精!” 那妖精唬得顿口无言。 行者掣出棒来,自忖思道:“若要不打他,显得他倒弄个风儿;若要打他,又怕师父念那话儿咒语。” 又思量道:“不打杀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父捞了去,却不又费心劳力去救他?还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杀他,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 好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本处山神道:“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你与我在半空中作证,不许走了。” 众神听令,谁敢不从?都在云端里照应。 那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
译文:
那妖精将手中的棍子藏在身边,然后上前迎接并质问孙悟空:“老官儿,你往哪里去?你怎么又走路,又念经?” 妖精误以为孙悟空是普通人,把他当作一个普通的人物,所以回答说:“长老啊,我祖居此地,一生好善斋僧,看经念佛。我命里无儿,只生得一个小女儿,招了一个女婿。今天我送饭下去田地,可能是被老虎所伤。我的老伴先去找她,却没找到她,她完全不知道她的下落。我特地来找她。她的伤势很严重,我没办法处理,只好把她的尸体收起来,安葬在她的坟地里。” 孙悟空笑着说:“我是吓跑老虎的祖宗,你怎么在袖子里装了个鬼来欺骗我?你隐瞒了所有人,瞒不过我!我认识你是个妖精!” 妖精听了这话后顿时慌张,不知道说什么好。这时,孙悟空抽出了金箍棒,心中暗自思量:“如果要不伤害他,就显得他没有防备;但要打他一下,又怕唐僧念起那咒语来。” 孙悟空又想:“如果不打他,他一会儿就会带着唐僧逃走,那我岂不是又要费尽心机去救他?还是打比较好!就这样狠狠地打他一顿吧。唐僧念完那咒语后,常言道‘虎毒不食子’。我可以用我的言辞和口才来说服他,让他相信我的话。” 于是,孙悟空念动咒语,对周围的土地和山神说:“这个妖精三番五次来戏弄我师父,这一次我要狠狠地教训他一顿。你们跟我在空中作证,不要让他跑了。” 周围的众神听到命令后,谁敢不听呢?他们都在云层中协助孙悟空。孙悟空挥舞着金箍棒,一下子打死了妖怪,彻底断了他的灵性。
注释:
- “定盘星”:指星宿名,这里比喻妖精认为自己的地位很高。
- “斋僧”“看经”“念佛”:指妖精一生好善,以行善积德为生活宗旨。
- “虎口”:比喻危险之地或困难重重的地方。
- “老妻先来找寻”:指妖精的妻子已经去寻找过自己的女儿,但是没有找到。
- “伤残他命”:指妖精的女儿被老虎咬伤。
- “虎毒不食子”:指即使是凶猛的野兽也不会伤害自己的孩子。
- “巧言花语”:指用甜言蜜语来欺骗别人。
- “作证”:在这里指的是让其他神灵作为见证。
- “半空中作证”:指在高空中作证。
- “常言道”:指常说的一句话。
- “咒语”:指念诵的咒语。
赏析:
这首诗是《西游记》中的经典情节之一,描绘了孙悟空面对狡猾妖精的智斗过程。诗中提到了妖精的伪装、欺骗以及最终被孙悟空识破并制服的场景。通过这些描述,展现了孙悟空机智勇敢、不畏强敌的性格特点。同时,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张力,通过对妖精的描绘和对其行为的批判,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正义与邪恶的对立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