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即跳下石崖,到他塔门之下,那公主道:“你这和尚,全无信义!你说放了你师弟,就与我孩儿,怎么你师弟放去,把我孩儿又留,反来我门首做甚?”行者陪笑道:“公主休怪,你来的日子已久,带你令郎去认他外公去哩。”公主道:“和尚莫无礼,我那黄袍郎比众不同。你若唬了我的孩儿,与他挪挪惊是。”行者笑道:“公主啊,为人生在天地之间,怎么便是得罪?”
公主道:“我晓得。”行者道:“你女流家,晓得甚么?”公主道:
“我自幼在宫,曾受父母教训。记得古书云,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行者道:“你正是个不孝之人。盖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故孝者,百行之原,万善之本,却怎么将身陪伴妖精,更不思念父母?非得不孝之罪如何?”公主闻此正言,半晌家耳红面赤,惭愧无地,忽失口道:“长老之言最善,我岂不思念父母?只因这妖精将我摄骗在此,他的法令又谨,我的步履又难,路远山遥,无人可传音信。欲要自尽,又恐父母疑我逃走,事终不明。故没奈何,苟延残喘,诚为天地间一大罪人也!”说罢,泪如泉涌。行者道:“公主不必伤悲。猪八戒曾告诉我,说你有一封书,曾救了我师父一命,你书上也有思念父母之意。老孙来,管与你拿了妖精,带你回朝见驾,别寻个佳偶,侍奉双亲到老,你意如何?”公主道:“和尚啊,你莫要寻死。昨者你两个师弟,那样好汉,也不曾打得过我黄袍郎。
译文
行者即跳下石崖,到他塔门之下,那公主道:“你这和尚,全无信义!你说放了你师弟,就与我孩儿,怎么你师弟放去,把我孩儿又留,反来我门首做甚?”
行者陪笑道:“公主休怪,你来的日子已久,带你令郎去认他外公去哩。”
公主道:“和尚莫无礼,我那黄袍郎比众不同。你若唬了我的孩儿,与他挪挪惊是。”
行者笑道:“公主啊,为人生在天地之间,怎么便是得罪?”
公主道:“我晓得。”
行者道:“你女流家,晓得甚么?”
公主道: “我自幼在宫,曾受父母教训。记得古书云,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行者道:“你正是个不孝之人。盖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故孝者,百行之原,万善之本,却怎么将身陪伴妖精,更不思念父母?非得不孝之罪如何?”
公主闻此正言,半晌家耳红面赤,惭愧无地,忽失口道:“长老之言最善,我岂不思念父母?只因这妖精将我摄骗在此,他的法令又谨,我的步履又难,路远山遥,无人可传音信。欲要自尽,又恐父母疑我逃走,事终不明。故没奈何,苟延残喘,诚为天地间一大罪人也!”说罢,泪如泉涌。
行者道:“公主不必伤悲。猪八戒曾告诉我,说你有一封书,曾救了我师父一命,你书上也有思念父母之意。老孙来,管与你拿了妖精,带你回朝见驾,别寻个佳偶,侍奉双亲到老,你意如何?”
公主道:“和尚啊,你莫要寻死。昨者你两个师弟,那样好汉,也不曾打得过我黄袍郎。”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孙悟空、猪八戒和唐僧一行人与妖怪的斗智斗勇的过程,展现了他们智慧和勇敢的形象。诗中通过对话的形式,表现了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关系。
孙悟空作为主角之一,其机智勇敢的形象得到了充分展现。他不仅能够应对各种困难,还能够用智慧解决难题,赢得了众人的信任和敬仰。他的言语犀利,态度坚决,表现出了一位领袖的风范。
猪八戒虽然在小说中被描绘为一个懒散、贪吃、好色的人物,但在这首诗中,他也被赋予了智慧和勇气的品质。他能够理解师傅的教诲,并在关键时刻给予支持和帮助。他的言辞幽默风趣,给人一种亲切感,使得读者对他产生了深厚的情感。
唐僧作为故事的主要人物之一,他的善良和坚韧的性格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虽然有时过于执着于佛法,但最终还是坚持了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他的言辞温和,态度诚恳,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这首诗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和对话的运用,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画面。它不仅表现了人物之间的情感和关系,还揭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价值观。这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刻的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