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那老怪又唤二魔道:“兄弟,你既拿了八戒,断乎就有唐僧。再去巡巡山来,切莫放过他去。”二魔道:“就行,就行。”
你看他急点起五十名小妖,上山巡逻。正走处,只见祥云缥缈,瑞气盘旋,二魔道:“唐僧来了。”众妖道:“唐僧在那里?”二魔道:“好人头上祥云照顶,恶人头上黑气冲天。那唐僧原是金蝉长老临凡,十世修行的好人,所以有这样云缥缈。”众怪都不看见,二魔用手指道:“那不是?”那三藏就在马上打了一个寒噤,又一指,又打个寒噤。一连指了三指,他就一连打了三个寒噤,心神不宁道:“徒弟啊,我怎么打寒噤么?”沙僧道:“打寒噤想是伤食病发了。行者道:“胡说,师父是走着这深山峻岭,必然小心虚惊。莫怕!莫怕!等老孙把棒打一路与你压压惊。”好行者,理开棒,在马前丢几个解数,上三下四,左五右六,尽按那六韬三略,使起神通。那长老在马上观之,真个是寰中少有,世上全无。剖开路一直前行,险些儿不唬倒那怪物。他在山顶上看见,魂飞魄丧,忽失声道:“几年间闻说孙行者,今日才知话不虚传果是真。”众怪上前道:“大王,怎么长他人之志气,灭自己之威风?你夸谁哩?”二魔道:“孙行者神通广大,那唐僧吃他不成。”众怪道:“大王,你没手段,等我们着几个去报大大王,教他点起本洞大小兵来,摆开阵势,合力齐心,怕他走了那里去!”二魔道:“你们不曾见他那条铁棒,有万夫不当之勇,我洞中不过有四五百兵,怎禁得他那一棒?”众妖道:“这等说,唐僧吃不成,却不把猪八戒错拿了?如今送还他罢。”二魔道:“拿便也不曾错拿,送便也不好轻送。唐僧终是要吃,只是眼下还尚不能。”众妖道:“这般说,还过几年么?”二魔道:“也不消几年。我看见那唐僧,只可善图,不可恶取。若要倚势拿他,闻也不得一闻,只可以善去感他,赚得他心与我心相合,却就善中取计,可以图之。”众妖道:“大王如定计拿他,可用我等?”二魔道:“你们都各回本寨,但不许报与大王知道。若是惊动了他,必然走了风讯,败了我计策。我自有个神通变化,可以拿他。”
诗句
却说那老怪又唤二魔道:“兄弟,你既然拿了八戒,必然就有唐僧。再去巡巡山来,切莫放过他去。”二魔道:“就行,就行。”
译文
老怪再次叫来二魔:“兄弟啊,既然你抓住了八戒,那么肯定也会有唐僧。你再去山上巡逻一下,千万不要放过他。”二魔回应道:“好的,我这就动身。”
他急急忙忙地调动了五十名小妖上山巡逻。正当他们行进间,突然看到祥云缥缈,瑞气盘旋。二魔指着唐僧说:“你看那位,那是我们的大人物唐僧!”众妖问道:“唐僧在哪里?”二魔用手指向唐僧的方向说:“好人头上祥云照顶,恶人头上黑气冲天。唐僧原是金蝉长老临凡,十世修行的好人,所以有这样云缥缈。”众怪都没有看见唐僧,二魔用手指示意:“那不是唐僧吗?”三藏就打了三个寒噤,心神不宁地说:“徒弟啊,我怎么打寒噤呢?”沙僧和行者都表示不信,认为师父是在深山峻岭中行走,一定小心虚惊。然而,好行者理开棒在马前丢几个解数,上三下四,左五右六,尽按那六韬三略,使出神通。
注释
“却说”:这里用引述的方式引出接下来的情节,是一种文学手法,用来引导读者进入故事情境。
“那老怪又唤二魔”:这里的老怪指代的是之前提到的“元神”,而二魔则是老怪的手下之一。
“你既拿了八戒”:此处指的是二魔成功抓住猪八戒(即猪悟能)作为目标。
“切莫放过他去”:这里的“切莫”意味着“千万不要”,而“放过”则是指不要放弃或放弃追捕。
“你去巡巡山来”:二魔的意思是让其他小妖去巡逻,确保自己不会错过任何关于唐僧的消息。
“祥云缥缈”:形容天空中的云彩轻盈缥缈,通常象征着吉祥和美好的景象。在这里,二魔通过这个描述为接下来即将发生的情节铺垫氛围。
“恶人头上黑气冲天”:这是民间传说中的说法,意指坏人的头上会有黑色的云彩出现,用以形容邪恶之人的气运不佳。
“好人头上祥云照顶”:与前面的描述相对,这里强调了唐僧等好人的命运会得到上天的庇佑。
“师徒三人”:此处指三藏法师、沙僧以及孙悟空三位主要角色。
“上三下四,左五右六”:描述了孙悟空使用棒法的熟练程度,展现了他的高超武艺。
“寰中少有,世上全无”:这里的“寰中”指整个世界,而“寰中少有”意味着世界上极为罕见、非常珍贵。
“剖开路一直前行”:这里的“剖开路”可能指的是孙悟空施展法术,开辟道路,使得师徒四人能够顺利通行。
“险些儿不唬倒那怪物”:这里的“险些儿”意味着几乎要发生某种危险或惊吓,而“唬倒”则表示吓到对方。
“几年间闻说孙行者”:这里的“几年间”可能指的是过去几年内,而“孙行者”指的是孙悟空。这句话表明孙悟空的名声已经传遍了很长时间。
“今日方知话不虚传果是真”:这里的“今日方知”可能表示直到今天才了解到某些事情的真实性,而“话不虚传”则表示孙悟空确实如传闻中所描述,有着非凡的能力。
“众鬼上前道”:这里的“鬼”可能指妖怪们,而“上前道”则表示他们走上前来议论或建议。
“大王”:这里的“大王”指代的是妖怪头领。
“你夸谁哩”:这里的“夸”可能是“夸赞”、“夸耀”的意思,询问对方是在夸赞自己还是其他人。
“你们不曾见他那条铁棒”:这里的“你们不曾见他”可能指的是妖怪们没有见过孙悟空的铁棒。
“唐僧吃他不成”:这句话反映了妖怪们担心唐僧会吃掉孙悟空。
“而今送还他罢”:这里的“送还他”可能指的是归还唐僧。
“拿便也不曾错拿”:这句话反映了妖怪们对孙悟空是否真的抓住了唐僧的怀疑。
“若要倚势拿他闻也不得一闻”:这里的“倚势拿他”指的是凭借自己的权势来捉拿孙悟空。而“闻也不得一闻”则表示孙悟空的神通广大,连妖怪们都不敢轻易接近。
“只可善图,不可恶取”:这里的“善图”可能指的是友好相处或利用孙悟空的本领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恶取”则表示恶意捕捉或攻击。
“若依我计”:这里的“若依我计”表示如果按照我的计划行事。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描述,展现了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和妖怪们的畏惧之情。其中,通过对唐僧、二魔、众妖以及孙悟空之间的对话和行动的描述,展现了一种紧张而又充满智慧的氛围。同时,诗中也传达了善恶有报、正义必胜的主题思想,以及对人性善恶两面的深刻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