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五六里远近,他就坐在石崖上,等候那抬轿的到了,行者道:“略歇歇如何?压得肩头疼啊。”小怪那知甚么诀窍,就把轿子歇下。行者在轿后,胸脯上拔下一根毫毛,变做一个大烧饼,抱着啃。轿夫道:“长官,你吃的是甚么?”行者道:“不好说。这远的路,来请奶奶,没些儿赏赐,肚里饥了,原带来的干粮,等我吃些儿再走。”轿夫道:“把些儿我们吃吃。”行者笑道:
“来么,都是一家人,怎么计较?”那小妖不知好歹,围着行者,分其干粮,被行者掣出棒,着头一磨,一个汤着的,打得稀烂;
一个擦着的,不死还哼。那老怪听得人哼,轿子里伸出头来看时,被行者跳到轿前,劈头一棍,打了个窟窿,脑浆迸流,鲜血直冒,拖出轿来看处,原是个九尾狐狸。行者笑道:“造孽畜!叫甚么老奶奶!你叫老奶奶,就该称老孙做上太祖公公是!”好猴王,把他那幌金绳搜出来,笼在袖里,欢喜道:“那泼魔纵有手段,已此三件儿宝贝姓孙了!”却又拔两根毫毛变做个巴山虎、倚海龙,又拔两根变做两个抬轿的,他却变做老奶奶模样,坐在轿里。将轿子抬起,径回本路。不多时,到了莲花洞口,那毫毛变的小妖,俱在前道:“开门!开门!”内有把门的小妖,开了门道:“巴山虎、倚海龙来了?”毫毛道:“来了。”“你们请的奶奶呢?”毫毛用手指道:“那轿内的不是?”小怪道:“你且住,等我进去先报。”报道:“大王,奶奶来耶。”两个魔头闻说,即命排香案来接。行者听得暗喜道:“造化!也轮到我为人了!我先变小妖,去请老怪,磕了他一个头。这番来,我变老怪,是他母亲,定行四拜之礼。虽不怎的,好道也赚他两个头儿!”好大圣,下了轿子,抖抖衣服,把那四根毫毛收在身上。那把门的小妖,把空轿抬入门里,他却随后徐行,那般娇娇啻啻,扭扭捏捏,就象那老怪的行动,径自进去。又只见大小群妖,都来跪接,鼓乐箫韶,一派响-;博山炉里,霭霭香烟。他到正厅中,南面坐下,两个魔头,双膝跪倒,朝上叩头,叫道:“母亲,孩儿拜揖。”行者道:“我儿起来。”
译文
行了五六里远近,他就坐在石崖上,等候那抬轿的到了。行者道:“略歇歇如何?压得肩头疼啊。”小怪那知甚么诀窍,就把轿子歇下。行者在轿后,胸脯上拔下一根毫毛,变做一个大烧饼,抱着啃。轿夫道:“长官,你吃的是甚么?”行者道:“不便说。远路而来请奶奶,无些赏赐,肚内饥了,原带来的干粮,等我吃些再走。”轿夫道:“给我们也吃些。”行者笑道:“来么,都是一家人,怎么计较?”那小妖不知好歹,围着行者,分其干粮,被行者掣出棒,打了一个稀烂;另一个擦着,不死还哼。老怪听得人哼,轿子里伸出头来看时,被行者跳到轿前,劈头一棍,打个窟窿,脑浆迸流,鲜血直冒,拖出轿来看处,原来是个九尾狐狸。行者笑道:“造孽畜!叫什么老奶奶!你叫老奶奶,就该称我为太祖公公!”好猴王,把他那幌金绳搜出来,笼在袖里,欢喜道:“那恶魔纵有手段,这三项宝贝姓孙了!”他又拔两根毫毛变做巴山虎、倚海龙,又拔两根变做两个抬轿的,他却变做老奶奶模样,坐在轿里。将轿子抬起,径回本路。不多时,到了莲花洞口,那毫毛变的小妖,都在前道:“开门!开门!”内有把门的小妖,开了门道:“巴山虎、倚海龙来了?”毫毛道:“来了。”“你们请的奶奶呢?”毫毛用手指道:“那轿内的不是?”小怪道:“你且住,等我进去先报。”报道:“大王,奶奶来了。”两个魔头闻讯,即命排香案来接。行者听了暗喜道:“造化!轮到我为人了!我先变小妖,去请老怪,磕他一个头。这次来,我变成老怪,是他母亲,定行四拜之礼。虽不怎么样,也好赚他两个头儿!”好大圣,下了轿子,抖抖衣服,把那四根毫毛收在身上。那把门的小妖,把空轿抬入门里,他却随后徐行,那样娇羞怯怯,扭扭捏捏,就像那老怪的行动,径直进去。又只见大小群妖,都来跪接,鼓乐箫韶,一派响声;博山炉里,霭霭香烟。他到正厅中,南面坐下,两个魔头双膝跪倒,朝上叩头,叫道:“母亲,孩儿拜揖。”行者道:“我儿起来。”
赏析
这首《西游记》中的诗句描绘了孙悟空智斗恶魔的一段精彩情节。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孙悟空智勇双全的本领和对邪恶的强烈反抗精神。
诗中的“魔王巧算困心猿”一句,揭示了故事的核心冲突——心猿意马与魔王的较量。孙悟空作为主角,以其超凡的智慧和勇气,化解了魔王的计谋,保护了唐僧和其他同伴的安全。
“大圣腾那骗宝贝”一句,展现了孙悟空机智过人的一面。面对魔王的挑战,他巧妙地利用自己的法力和智慧,成功地欺骗了魔王,使得魔王无法得逞。这里的“腾那”一词,既指孙悟空腾云驾雾的本领,也暗示了他灵活运用各种手段的智慧。
诗中的“行者道:‘我儿起来’”一句,体现了孙悟空的亲切与关爱。他对小妖们表示了关切和爱护,让他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关怀。这种人性化的描写,使得孙悟空的形象更加丰满而富有人情味。
这首诗通过对孙悟空智斗魔王这一情节的描绘,展现了他聪明、勇敢、机智、关爱等多重品质。同时,诗中的比喻和描写手法也十分生动传神,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并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