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邦帝主?想必是国土不宁,谗臣欺虐,半夜逃生至此。有何话说,说与我听。”这人才泪滴腮边谈旧事,愁攒眉上诉前因,道:“师父啊,我家住在正西,离此只有四十里远近。那厢有座城池,便是兴基之处。”三藏道:“叫做甚么地名?”那人道:“不瞒师父说,便是朕当时创立家邦,改号乌鸡国。”三藏道:“陛下这等惊慌,却因甚事至此?”那人道:“师父啊,我这里五年前,天年干旱,草子不生,民皆饥死,甚是伤情。”三藏闻言,点头叹道:“陛下啊,古人云,国正天心顺。想必是你不慈恤万民,既遭荒歉,怎么就躲离城郭?且去开了仓库,赈济黎民;悔过前非,重兴今善,放赦了那枉法冤人。自然天心和合,雨顺风调。”那人道:“我国中仓禀空虚,钱粮尽绝,文武两班停俸禄,寡人膳食亦无荤。仿效禹王治水,与万民同受甘苦,沐浴斋戒,昼夜焚香祈祷。如此三年,只干得河枯井涸。正都在危急之处,忽然锺南山来了一个全真,能呼风唤雨,点石成金。先见我文武多官,后来见朕,当即请他登坛祈祷,果然有应,只见令牌响处,顷刻间大雨滂沱。寡人只望三尺雨足矣,他说久旱不能润泽,又多下了二寸。朕见他如此尚义,就与他八拜为交,以兄弟称之。”三藏道:“此陛下万千之喜也。”那人道:“喜自何来?”三藏道:“那全真既有这等本事,若要雨时,就教他下雨,若要金时,就教他点金。还有那些不足,却离了城阙来此?”那人道:“朕与他同寝食者,只得二年。又遇着阳春天气,红杏夭桃,开花绽蕊,家家士女,处处王孙,俱去游春赏玩。那时节,文武归衙,嫔妃转院。朕与那全真携手缓步,至御花园里,忽行到八角琉璃井边,不知他抛下些甚么物件,井中有万道金光。哄朕到井边看甚么宝贝,他陡起凶心,扑通的把寡人推下井内,将石板盖住井口,拥上泥土,移一株芭蕉栽在上面。可怜我啊,已死去三年,是一个落井伤生的冤屈之鬼也!”

《西游记 · 第三十七回 · 鬼王夜谒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婴儿》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一章节。这一章描述了唐僧师徒经过一番波折后,终于到达乌鸡国,这个国家的国王因为干旱无雨,导致百姓饥饿,国王被迫离开自己的城市寻找救星。在旅途中,他们遇到了一个被妖怪伤害的全真道士,全真道士用他的法术治愈了国家的旱情,国王因此与全真道人结为兄弟。

诗句逐句释义:

  1. 何邦帝主?想来是国土不宁,谗臣欺虐,半夜逃生至此。
  • 何邦:指的是哪里。
  • 帝主:帝王或君主。
  • 想必:推测之意。
  • 不宁:动荡不安。
  • 谗臣:指奸佞的大臣。
  • 欺虐:欺压、虐待。
  • 半夜逃生:形容在极度恐慌之下,匆忙逃离。
  • 至此:到了这里。
  • 有何话说,说与我听。”这人才泪滴腮边谈旧事,愁攒眉上诉前因,道:“…”这部分描绘了国王的遭遇和心情。

译文:

  • (何)哪个国家?想来是由于国内动荡不安,奸臣欺压,以至于国王在半夜时分逃亡至此。(陛下啊,我猜想你是因为国土不宁、奸臣欺压,才在深夜之中逃离此地的。)

关键词注释:

  • 社稷不宁:指国家动荡不安。
  • 谗臣:指奸佞的大臣,多用于描述对朝廷构成威胁的人物。
  • 半夜逃生:形容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为了躲避危险而匆忙逃离。
  • 有何话说:表示有什么可以讨论或者诉说的。

赏析:

《西游记》通过这个故事展示了孙悟空的神力以及他保护弱小、伸张正义的精神。故事中的全真道士虽然有超自然的力量,但他的行为也反映出了某些时候人类自身的问题和挑战。同时,这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善恶有报、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价值观的推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