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那个妖王在洞里欢喜道:“小的们,孙行者吃了亏去了。这一阵虽不得他死,好道也发个大昏。咦,只怕他又请救兵来也,快开门,等我去看他请谁。”众妖开了门,妖精就跳在空里观看,只见八戒往南去了。妖精想着南边再无他处,断然是请观音菩萨,急按下云,叫:“小的们,把我那皮袋寻出来。多时不用,只恐口绳不牢,与我换上一条,放在二门之下,等我去把八戒赚将回来,装于袋内,蒸得稀烂,犒劳你们。”原来那妖精有一个如意的皮袋。众小妖拿出来、换了口绳,安于洞门内不题。
却说那妖王久居于此,俱是熟游之地,他晓得那条路上南海去近,那条去远。他从那近路上,一驾云头,赶过了八戒,端坐在壁岩之上,变作一个“假观世音”模样,等候着八戒。那呆子正纵云行处,忽然望见菩萨,他那里识得真假?这才是见象作佛。呆子停云下拜道:“菩萨,弟子猪悟能叩头。”妖精道:“你不保唐僧去取经,却见我有何事干?”八戒道:“弟子因与师父行至中途,遇着号山枯松涧火云洞,有个红孩儿妖精,他把我师父摄了去。是弟子与师兄等,寻上他门,与他交战。他原来会放火,头一阵,不曾得赢;第二阵,请龙王助雨,也不能灭火。
诗句翻译:
西游记第四十一回·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
译文:
却说那个妖王在洞里高兴地说:“小的们,孙行者吃了亏去了。这一阵虽然没让他死,也算是大发了一场昏。哎呀,只怕他还请救兵来,快开门,我去看他请谁。”众妖打开了门,妖精就跳到了空中观看,只见八戒朝南飞去。妖精认为南边没有其他地方了,一定是去找观音菩萨,急忙按下云头说:“小的们,把我那皮袋找出来。很长时间没用了,我怕口绳松脱,给我换一条新的,放在二门之下,我去把八戒骗回来,装进皮袋里烧成灰,犒赏你们。”原来那妖精有一个如意的皮袋。众小妖拿出来换了绳子,安放在洞门内。
注释:
- 妖怪:指红孩儿。
- 悟空:孙悟空,这里指的是红孩儿。
- 八戒:猪八戒,唐僧的徒弟之一。
- 观音菩萨:佛教中慈悲为怀的菩萨之一,常被用来象征善良和宽容。
- 皮袋:一种用于盛物的小袋子,这里特指红孩儿的“如意”皮袋。
- 熟游之地:熟悉的地方。
- 变作:变成。
- 见象作佛:比喻见到什么就像什么,形容人非常虔诚或无知。
- 寻上他门:寻找他的住处。
赏析: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吴承恩。这部小说讲述了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四人西行取经的故事。其中《西游记·第四十一回·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是该回的重点章节之一,描述了红孩儿这个角色与孙悟空之间的较量。
此回通过描写红孩儿利用自己的神通变化成“假观音”欺骗唐僧和八戒,以及孙悟空机智识破真相的过程,展示了红孩儿的智慧和孙悟空的勇敢无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信仰和权威的尊崇,以及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