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被他烧坏了,不能行动,着弟子来请菩萨,万望垂慈,救我师父一难!”妖精道:“那火云洞洞主,不是个伤生的,一定是你们冲撞了他也。”八戒道:“我不曾冲撞他,是师兄悟空冲撞他的。他变作一个小孩子,吊在树上,试我师父。师父甚有善心,教我解下来,着师兄驮他一程。是师兄掼了他一掼,他就弄风儿,把师父摄去了。”妖精道:“你起来,跟我进那洞里见洞主,与你说个人情,你陪一个礼,把你师父讨出来罢。”八戒道:“菩萨呀,若肯还我师父,就磕他一个头也罢。”妖王道:“你跟来。”
那呆子不知好歹,就跟着他,径回旧路,却不向南洋海,随赴火云门,顷刻间,到了门首。妖精进去道:“你休疑忌,他是我的故人,你进来。”呆子只得举步入门。众妖一齐呐喊,将八戒捉倒,装于袋内,束紧了口绳,高吊在驮梁之上。妖精现了本象,坐在当中道:“猪八戒,你有甚么手段,就敢保唐僧取经,就敢请菩萨降我?你大睁着两个眼,还不认得我是圣婴大王哩!如今拿你,吊得三五日,蒸熟了赏赐小妖,权为案酒!”八戒听言,在里面骂道:“泼怪物!十分无礼!若论你百计千方,骗了我吃,管教你一个个遭肿头天瘟!”呆子骂了又骂,嚷了又嚷,不题。
诗句
西游记 · 第四十一回 · 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
译文
唐僧的徒弟孙悟空,因为一时疏忽,用他的火眼金睛看穿了妖怪的伪装,结果被妖怪识破了身份。妖怪抓住唐僧师徒的弱点不放,想要借此机会捉拿唐僧师徒回去。
注释和赏析
- “心猿遭火败”:这里的”心猿”指的是孙悟空。他在修行时,曾因心猿而遭受了火的考验,这次他再次面临火的挑战。
- “木母被魔擒”:“木母”在佛教中指的是观音菩萨,而”魔擒”则意味着妖怪捉住了观音菩萨。这句话暗示着孙悟空即将遭遇观音菩萨的惩罚。
- “师兄被他烧坏了”:这里的”师兄”指的是唐僧的徒弟孙悟空。他用火眼金睛看穿了妖变的观音菩萨,导致妖怪无法再使用观音菩萨的身份。
- “着弟子来请菩萨”:唐僧和他的徒弟们知道孙悟空有这个能力,所以请求他来救出被妖怪捉住的观音菩萨。
- “那火云洞洞主”:“火云洞”是《西游记》中的一个地方,而”洞主”则是这个地方的负责人。这里的”那火云洞洞主”可能是指那个操纵妖怪的神秘人物。
- “冲撞了他”:八戒在描述孙悟空的行为时,称悟空为”冲撞了他也”,这可能表示孙悟空没有遵守某些规则或命令,导致了一些冲突。
- “吊他一掼”:八戒在这里描述了孙悟空如何对待观音菩萨。可能是孙悟空故意将观音摔下,试图让她失去法力。
- “就磕他一个头也罢”:八戒对妖精提出条件,如果妖精能还他师父,他愿意磕头谢罪。这表明八戒已经放弃了与妖精对抗的立场。
- “圣婴大王”:妖精自称是”圣婴大王”,这是对自己身份的一种肯定和炫耀。
- “蒸熟了赏赐小妖,权为案酒”:妖精计划利用观音的法力来满足自己的私欲,甚至打算把观音做成菜肴来食用,以此来赏赐他的小妖。这是一种极其残忍和不道德的行为。
这首诗通过描绘孙悟空与妖怪之间的斗争以及唐僧师徒们的困境,展现了小说中紧张刺激的战斗场面。同时,通过对唐僧、孙悟空、八戒、白龙马等角色的描写,展示了他们在面对困境时的勇敢和智慧,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和师徒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