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行者,假中又假,虚里还虚:即拔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变作个包袱一样;他的真身,却又变作一个苍蝇儿,钉在门枢上。只听得八戒在那里哼哩哼的,声音不清,却似一个瘟猪。行者嘤的飞了去寻时,原来他吊在皮袋里也。行者钉在皮袋,又听得他恶言恶语骂道妖怪长,妖怪短,“你怎么假变作个观音菩萨,哄我回来,吊我在此,还说要吃我!有一日,我师兄大展齐天无量法,满山泼怪登时擒!解开皮袋放我出,筑你千钯方趁心!”行者闻言暗笑道:“这呆子虽然在这里面受闷气,却还不倒了旗枪。老孙一定要拿了此怪,若不如此,怎生雪恨!”正欲设法拯救八戒出来,只听那妖王叫道:“六健将何在?”时有六个小妖,是他知己的精灵,封为健将,都有名字:一个叫做云里雾,一个叫做雾里云,一个叫做急如火,一个叫做快如风,一个叫做兴烘掀,一个叫做掀烘兴。六健将上前跪下,妖王道:
这首诗出自《西游记》第四十一回,主题是孙悟空与妖魔的斗智斗勇。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注释和译文:
- 好行者(悟空),假中又假,虚里还虚:即拔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变作个包袱一样;他的真身,却又变作一个苍蝇儿,钉在门枢上。
- “好行者”:形容孙悟空本领高强、神通广大。
- “假中又假,虚里还虚”:指他善于变化,能够以假乱真,迷惑对手。
- “即拔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变作个包袱一样”:描述孙悟空变化无穷,能随意变化出各种事物。
- “他的真身,却又变作一个苍蝇儿,钉在门枢上”:说明孙悟空不仅善变,而且机智过人,能够巧妙地利用环境为自己所用。
- 只听得八戒在那里哼哩哼的,声音不清,却似一个瘟猪。
- “只听得八戒在那里哼哩哼的”:表示听到八戒的声音。
- “声音不清”:形容八戒声音嘶哑,像是生病了一般。
- “却似一个瘟猪”:比喻八戒像一头生病的猪一样吵闹不休。
- 行者嘤的飞了去寻时,原来他吊在皮袋里也。
- “行者嘤的飞了去寻时”:形容孙悟空听到八戒的吵闹声后,急忙寻找八戒的身影。
- “原来他吊在皮袋里也”:表示八戒被妖怪困在了一个袋子里。
- 行者钉在皮袋,又听得他恶言恶语骂道妖怪长,妖怪短,“你怎么假变作个观音菩萨,哄我回来,吊我在此,还说要吃我!有一日,我师兄大展齐天无量法,满山泼怪登时擒!”解开皮袋放我出,筑你千钯方趁心!
- “行者钉在皮袋”:形容孙悟空被妖怪困在袋子里无法脱身。
- “又听得他恶言恶语骂道妖怪长,妖怪短”:表示八戒用恶毒的语言咒骂妖怪。
- “你怎么假变作个观音菩萨,哄我回来,吊我在此,还说要吃我”:形容八戒被骗得团团转,认为对方是一个善良的好人。
- “有一日,我师兄大展齐天无量法,满山泼怪登时擒”:表示孙悟空准备大显神威,制服所有妖怪。
- “解开皮袋放我出,筑你千钯方趁心”:暗示妖怪解开皮袋释放了八戒,让八戒有机会报仇雪恨。
- 行者闻言暗笑道:“这呆子虽然在这里面受闷气,却还不倒了旗枪。老孙一定要拿了此怪,若不如此,怎生雪恨!”
- “行者闻言暗笑道”:形容孙悟空听到这话后心情愉悦,暗自笑出声来。
- “这呆子虽然在这里面受闷气,却还不倒了旗枪。”:表示唐僧虽然受到委屈但仍然坚守信念。
- “老孙一定要拿了此怪,若不如此,怎生雪恨”:表明孙悟空决心要抓住这个妖怪,为师父和师傅报仇雪恨。
- 正欲设法拯救八戒出来,只听那妖王叫道:“六健将何在?”时有六个小妖,是他知己的精灵,封为健将,都有名字:一个叫做云里雾,一个叫做雾里云,一个叫做急如火,一个叫做快如风,一个叫做兴烘掀,一个叫做掀烘兴。
- “正欲设法拯救八戒出来”:意味着孙悟空正在寻找机会解救唐僧和八戒。
- “听那妖王叫道:‘六健将何在’”:表示妖怪召唤手下的小妖。
- “时有六个小妖,是他知己的精灵,封为健将,都有名字”:说明妖怪手下有六个忠诚的小妖,他们被妖怪封为健将。
- “一个叫做云里雾,一个叫做雾里云,一个叫做急如火,一个叫做快如风,一个叫做兴烘掀,一个叫做掀烘兴”:列举了六名健将的名字和他们的特点或技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孙悟空与妖怪之间的一场智斗。通过巧妙的变化和计谋,孙悟空成功地解救了唐僧和八戒。诗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技能,展现了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斗争。整体上,诗歌表达了正义必胜的主题,同时也揭示了人性中善良与邪恶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