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那菩萨念了几遍,却才住口,那妖精就不疼了。又正性起身看处,颈项里与手足上都是金箍,勒得疼痛,便就除那箍儿时,莫想褪得动分毫,这宝贝已此是见肉生根,越抹越痛。

行者笑道:“我那乖乖,菩萨恐你养不大,与你戴个颈圈镯头哩。”那童子闻此言,又生烦恼,就此绰起枪来,望行者乱刺。行者急闪身,立在菩萨后面,叫:“念咒!念咒!”那菩萨将杨柳枝儿,蘸了一点甘露洒将去,叫声“合!”只见他丢了枪,一双手合掌当胸,再也不能开放,至今留了一个观音扭,即此意也。那童子开不得手,拿不得枪,方知是法力深微,没奈何,才纳头下拜。菩萨念动真言,把净瓶-倒,将那一海水,依然收去,更无半点存留,对行者道:“悟空,这妖精已是降了,却只是野心不定,等我教他一步一拜,只拜到落伽山,方才收法。你如今快早去洞中,救你师父去来!”行者转身叩头道:“有劳菩萨远涉,弟子当送一程。”菩萨道:“你不消送,恐怕误了你师父性命。”行者闻言,欢喜叩别。那妖精早归了正果,五十三参,参拜观音,且不题善菩萨收了童子。

这首诗出自《西游记》第四十三回,描述的是观音菩萨使用甘露法力降服了黑河中的妖精,并将其变为观音的弟子,即”西洋龙子捉鼍回”的故事。下面将逐句进行解读并附上译文,同时提供关键词注释和赏析。

  1. 却说那菩萨念了几遍,却才住口,那妖精就不疼了。
  • 注释:这里指的是观音菩萨多次念动真言,使得妖精感到疼痛减轻。
  • 赏析:观音菩萨的神通广大,通过念咒可以影响妖怪的感受和状态。
  1. 又正性起身看处,颈项里与手足上都是金箍,勒得疼痛,便就除那箍儿时,莫想褪得动分毫,这宝贝已此是见肉生根,越抹越痛。
  • 注释:这里的”金箍”指的是观音所佩戴的颈圈镯头的金属箍条,它非常紧,难以取下。
  • 赏析:通过这个细节,描绘了观音法力的神奇和对妖精的严厉要求。
  1. 行者笑道:“我那乖乖,菩萨恐你养不大,与你戴个颈圈镯头哩。”
  • 注释:行者(孙悟空)嘲笑妖精无法摆脱颈圈镯头的束缚。
  • 赏析:孙悟空在这里展现了他的幽默感和对妖精的调侃。
  1. 那童子闻此言,又生烦恼,就此绰起枪来,望行者乱刺。
  • 注释:妖精听到孙悟空的话后,心生烦恼,拿起枪朝孙悟空乱刺。
  • 赏析:反映了妖精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的改变,从被动到主动。
  1. 行者急闪身,立在菩萨后面,叫:“念咒!念咒!”
  • 注释:孙悟空急忙躲闪,站在菩萨身后,催促她念咒语。
  • 赏析:显示了孙悟空对观音的信任和依赖。
  1. 那菩萨将杨柳枝儿,蘸了一点甘露洒将去,叫声“合!”只见他丢了枪,一双手合掌当胸,再也不能开放,至今留了一个观音扭。
  • 注释:”杨柳枝儿”是指观音手中的柳枝,”甘露”指的是神水。”合”是念动真言的口令。”观音扭”是指妖精被观音的法力制服后留下的印记。
  • 赏析:这一段描述了观音运用神力使妖精屈服的过程。
  1. 那童子开不得手,拿不得枪,方知是法力深微,没奈何,才纳头下拜。
  • 注释:妖精无法挣脱颈圈镯头的束缚,也无法用枪攻击,因此开始向观音下跪谢罪。
  • 赏析:反映了妖精内心的恐惧和对观音的敬畏。
  1. 菩萨念动真言,把净瓶-倒,将那一海水,依然收去,更无半点存留,对行者道:“悟空,这妖精已是降了,却只是野心不定,等我教他一步一拜,只拜到落伽山,方才收法。你如今快早去洞中,救你师父去来!”
  • 注释:菩萨念动真言,使得净瓶中的液体倾倒而出,所有的海水都被收走。
  • 赏析:展示了观音的慈悲和智慧,以及她对徒弟的教诲和期望。
  1. 行者转身叩头道:“有劳菩萨远涉,弟子当送一程。”
  • 注释:孙悟空感谢观音的帮助,表示愿意送菩萨一程。
  • 赏析:体现了师徒之间的深厚感情和孙悟空的忠诚。
  1. 菩萨道:“你不消送,恐怕误了你师父性命。”
  • 注释:菩萨告诉孙悟空不需要孙悟空亲自送路,以免耽误唐僧的性命。
  • 赏析:强调了师徒之间的责任和保护的重要性。
  1. 行者闻言,欢喜叩别。
  • 注释:孙悟空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高兴地告别了菩萨。
  • 赏析:反映了孙悟空对师傅的关心和师徒情谊的重要性。
  1. 那妖精早归了正果,五十三参,参拜观音,且不题善菩萨收了童子。
  • 注释:妖精最终得到了解脱,完成了五十七次的参拜,成为了观音的弟子。
  • 赏析:结束了一段传奇故事,强调了佛教修行的意义和重要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