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们出洞来,攀鞍上马,找大路,笃志投西。

行经一个多月,忽听得水声振耳,三藏大惊道!徒弟呀,又是那里水声?”行者笑道:“你这老师父,忒也多疑,做不得和尚。我们一同四众,偏你听见甚么水声。你把那《多心经》又忘了也?”唐僧道:“多心经乃浮屠山乌巢禅师口授,共五十四句,二百七十个字。我当时耳传,至今常念,你知我忘了那句儿?”

行者道:“老师父,你忘了‘无眼耳鼻舌身意’。我等出家人,眼不视色,耳不听声,鼻不嗅香,舌不尝味,身不知寒暑,意不存妄想,如此谓之祛褪六贼。你如今为求经,念念在意,怕妖魔不肯舍身,要斋吃动舌,喜香甜嗅鼻,闻声音惊耳,睹事物凝眸,招来这六贼纷纷,怎生得西天见佛?”三藏闻言,默然沉虑道:

《西游记》第四十三回·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龙子捉鼍回

师徒们出洞来,攀鞍上马,找大路,笃志投西。
行经一个多月,忽听得水声振耳,三藏大惊道!徒弟呀,又是那里水声?”行者笑道:“你这老师父,忒也多疑,做不得和尚。我们一同四众,偏你听见甚么水声。你把那《多心经》又忘了也?”唐僧道:“多心经乃浮屠山乌巢禅师口授,共五十四句,二百七十个字。我当时耳传,至今常念,你知我忘了那句儿?”

行者道:“老师父,你忘了‘无眼耳鼻舌身意’。我等出家人,眼不视色,耳不听声,鼻不嗅香,舌不尝味,身不知寒暑,意不存妄想,如此谓之祛褪六贼。你如今为求经,念念在意,怕妖魔不肯舍身,要斋吃动舌,喜香甜嗅鼻,闻声音惊耳,睹事物凝眸,招来这六贼纷纷,怎生得西天见佛?”三藏闻言,默然沉虑道:

【注释】:

  1. 黑河:指流经的一条河流名,这里可能指流经的黑水国或黑水河。
  2. 西洋:泛指南方海域,这里可能指流经的南海或西海。
  3. 龙子:龙王的儿子,这里指龙王派来的手下。
  4. 捉鼍(tuó):捕捉鼍龟,鼍龟是一种大型爬行动物。
  5. 笃志:坚定的意志。
  6. 多心经:即《心经》,是佛教中的经典之一。
  7. 祛褪六贼:去除六种诱惑和干扰。这里的“六贼”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思维。
  8. 斋吃动舌:斋戒期间不能吃食物,但可以说话。
  9. 无眼耳鼻舌身意:意为去除五种感官的干扰。
  10. 浮屠山:古代印度的一个地名,这里指代佛教。
  11. 乌巢禅师:传说中的一位高僧,这里指的是多心经的作者。
  12. 二百七十个字:指《多心经》原文的字数。
  13. 意不存妄想:意为心中没有杂念和妄想。
  14. 斋戒:佛教修行的一部分,指不吃酒肉等五荤之味,只吃清淡的食物。
  15. 西天见佛:指在西方极乐世界见到佛法。

【赏析】:
本诗通过唐僧与孙悟空对话的形式展现了唐僧对经文的重视和对妖魔的恐惧。唐僧担心自己因为过于专注于经文而忽略了其他重要事项,如斋戒等。孙悟空则指出了唐僧的错误,并提醒他应该去除六种诱惑和干扰,以实现修行的目标。这首诗反映了佛教修行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同时也展示了唐僧的性格特点和他所面临的困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