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那沙僧自花果山辞他两个,又行了三昼夜,回至本庄,把前事对唐僧说了一遍。唐僧自家悔恨道:“当时只说是孙悟空打我一棍,抢去包袱,岂知却是妖精假变的行者!”沙僧又告道:“这妖又假变一个长老,一匹白马,又有一个八戒挑着我们包袱,又有一个变作是我。我忍不住恼怒,一杖打死,原是一个猴精。因此惊散,又到菩萨处诉苦。菩萨着我与师兄又同去识认,那妖果与师兄一般模样。我难助力,故先来回复师父。”

三藏闻言,大惊失色。八戒哈哈大笑道:“好好好!应了这施主家婆婆之言了!他说有几起取经的,这却不又是一起?”那家子老老小小的,都来问沙僧:“你这几日往何处讨盘缠去的?”沙僧笑道:“我往东胜神洲花果山寻大师兄取讨行李,又到南海普陀山拜见观音菩萨,却又到花果山,方才转回至此。”那老者又问:“往返有多少路程?”沙僧道:“约有二十余万里。”老者道:“爷爷呀,似这几日,就走了这许多路,只除是驾云,方能彀得到!”八戒道:“不是驾云,如何过海?”沙僧道:“我们那算得走路,若是我大师兄,只消一二日,可往回也。”那家子听言,都说是神仙,八戒道:“我们虽不是神仙,神仙还是我们的晚辈哩!”

诗句

  1. “却说那沙僧自花果山辞他两个” - 描述沙僧从花果山告别了两位同伴。
  2. “又行了三昼夜,回至本庄” - 沙僧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旅行后返回了自己的住处。
  3. “把前事对唐僧说了一遍” - 沙僧向师父唐僧报告了他的行程和经历。
  4. “唐僧自家悔恨道” - 唐僧感到后悔,因为他没有意识到孙悟空的变化,误将妖怪当作是真正的大圣孙悟空。
  5. “当日只说是孙悟空打我一棍,抢去包袱” - 唐僧原以为孙悟空只是打了他一下,并抢走了他的包袱。
  6. “岂知却是妖精假变的行者” - 唐僧没有想到那是一只妖精假扮的孙悟空。
  7. “又到菩萨处诉苦” - 当沙僧告诉唐僧真相后,他们一起去找观音菩萨寻求帮助。
  8. “菩萨着我与师兄又同去识认,那妖果与师兄一般模样” - 菩萨让沙僧和唐僧再次去认识并确认那个妖怪确实就是孙悟空。
  9. “因此惊散,又到菩萨处诉苦” - 因为误会和惊吓,孙悟空又回到菩萨那里寻求解释。

译文

话说沙僧在离开花果山后,经过了三个夜晚才回到家中。他把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告诉了唐僧,唐僧因为自己的判断失误而感到后悔。沙僧继续解释说,那个变化成长老、白马、猪八戒以及他自己形象的妖怪其实是一只妖精,它伪装成了孙悟空的模样。沙僧后来找到了观音菩萨,并证实了这一点。最终,因为这次误会和惊吓,孙悟空又回到了观音菩萨那里寻求解释。

注释

  • 沙僧:西游记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忠诚可靠的徒弟。
  • 花果山:孙悟空的出生地,也是他的修炼之地。
  • 唐僧:取经人,孙悟空的大弟子,带领团队向西天取经。
  • 菩萨:佛教中的一位高级神祗,通常指观世音菩萨或阿弥陀佛等。
  • 观音菩萨:佛教中的慈悲智慧之神,经常被提到与唐僧结缘。
  • 三藏:佛教中对于经典(经书)的解释者,此处指取经队伍的领导者唐僧。
  • 晚辈:地位较低的人称前辈为“晚辈”。
  • 神仙:通常指具有超凡能力、地位高超的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西游记》中的经典场景,展示了师徒四人在面对误解和困难时的相互支持和信任。沙僧在故事中虽然多次犯错,但他始终忠诚于唐僧,并在关键时刻给予帮助。这个故事体现了《西游记》中的重要主题之一——团结协作和克服困难。通过沙僧的经历,读者可以看到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此外,诗中也反映了人性中的贪婪和欺骗,以及这些错误如何影响了主人公们的命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