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地远天,凝烟带雨。夹道柔茵乱,漫山翠盖张。密密搓搓初发叶,攀攀扯扯正芬芳。遥望不知何所尽,近观一似绿云茫。蒙蒙茸茸,郁郁苍苍。风声飘索索,日影映煌煌。那中间有松有柏还有竹,多梅多柳更多桑。薜萝缠古树,藤葛绕垂杨。盘团似架,联络如床。有处花开真布锦,无端卉发远生香。为人谁不遭荆棘,那见西方荆棘长!
行者看罢多时,将云头按下道:“师父,这去处远哩!”三藏问:“有多少远?”行者道:“一望无际,似有千里之遥。”三藏大惊道:“怎生是好?”沙僧笑道:“师父莫愁,我们也学烧荒的,放上一把火,烧绝了荆棘过去。”八戒道:“莫乱谈!烧荒的须在十来月,草衰木枯,方好引火。如今正是蕃盛之时,怎么烧得!”行者道:“就是烧得,也怕人子。”三藏道:“这般怎生得度?”八戒笑道:“要得度,还依我。”好呆子,捻个诀,念个咒语,把腰躬一躬,叫:“长!”就长了有二十丈高下的身躯,把钉钯幌一幌,教“变!”就变了有三十丈长短的钯柄,拽开步,双手使钯,将荆棘左右搂开:“请师父跟我来也!”三藏见了甚喜,即策马紧随。后面沙僧挑着行李,行者也使铁棒拨开。这一日未曾住手,行有百十里,将次天晚,见有一块空阔之处,当路上有一通石碣,上有三个大字,乃“荆棘岭”;下有两行十四个小字,乃“荆棘蓬攀八百里,古来有路少人行”。八戒见了笑道:“等我老猪与他添上两句:自今八戒能开破,直透西方路尽平!”三藏欣然下马道:“徒弟啊,累了你也!我们就在此住过了今宵,待明日天光再走。”八戒道:“师父莫住,趁此天色晴明,我等有兴,连夜搂开路走他娘!”那长老只得相从。
【诗名】:《荆棘岭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谈诗》
【译文】:
四周远山,烟雾缭绕带着细雨。
夹道的柔软草地杂乱无章,漫山遍野的翠绿树木铺天盖地。
初发的嫩叶密密搓搓,芳香四溢,遥望看不到边际。
靠近一看,就像绿色的云海茫茫一片。
松树、柏树、竹子、梅花、柳树、桑树交织在一起。
薜萝缠绕着古老的树干,藤和葛蔓缠绕在垂杨上。
它们盘曲成圆,连接如床,处处花开宛如锦绣,草木散发的香气使人陶醉。
人生不都遭受荆棘的困扰吗?那西方的荆棘却长满大地!
行者看了许久,将云头按下说:“师父,这去处太远了!”
三藏问:“多远?”行者说:“一望无际,似乎有千里之遥。”
三藏吃惊道:“怎么这样难走?”沙僧笑道:“师父别担心,我们也可以学烧荒的人,放一把火把荆棘烧尽,就能过去。”八戒道:“别胡说!烧荒需要十几月时间,草都枯萎了才能引火。现在正是茂盛之时,怎么能烧得起来?”行者说:“就是可以烧,也害怕有人来。”三藏说:“这样怎能度过?”八戒笑道:“要度过就得依我。”
好呆子,他捻个诀,念个咒语,就把腰躬一躬,叫“长!”就长出了二十丈高的身躯,把钉钯幌一幌,叫“变!”就变出了三十丈长短的钉耙,拽开步,双手使钉耙,将荆棘左右搂开:“请师父跟我来也!”三藏见了很高兴。
三藏立即策马紧随行者。后面沙僧挑着行李,行者也用铁棒拨开路。这一日他们没有停手,走了百十里路,天色已晚,见有一块空地,路上有一个石碣,石碣上有三个字“荆棘岭”;下面还有两行十四个小字,是“荆棘蓬攀八百里,古来有路少人行”。八戒见了笑道:“等我老猪给他添上两句:自今八戒能开破,直透西方路尽平!”三藏欣然下马道:“徒弟啊,累你啦!我们就在这里住过了今晚,明天天亮再走吧。”八戒道:“师父莫住,趁此天色晴朗,我等兴高采烈,连夜搂开路走他娘!”那长老只得相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孙悟空一行人在荆棘岭的艰难旅程,通过描写荆棘岭的自然景观和师徒们的艰辛历程来反映人生路上的艰难与考验。诗中的荆棘岭象征着人生的困难和挫折,而行者、三藏、沙僧以及八戒的形象则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个性和态度。诗中充满了幽默和讽刺,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独特理解和深刻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