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戒上前努力,师徒们人不住手,马不停蹄,又行了一日一夜,却又天色晚矣。那前面蓬蓬结结,又闻得风敲竹韵,飒飒松声。却好又有一段空地,中间乃是一座古庙,庙门之外,有松柏凝青,桃梅斗丽。三藏下马,与三个徒弟同看,只见——

岩前古庙枕寒流,落目荒烟锁废丘。白鹤丛中深岁月,绿芜台下自春秋。

竹摇青佩疑闻语,鸟弄余音似诉愁。鸡犬不通人迹少,闲花野蔓绕墙头。

行者看了道:“此地少吉多凶,不宜久坐。”沙僧道:“师兄差疑了,似这杳无人烟之处,又无个怪兽妖禽,怕他怎的?”说不了,忽见一阵阴风,庙门后,转出一个老者,头戴角巾,身穿淡服,手持拐杖,足踏芒鞋,后跟着一个青脸獠牙、红须赤身鬼使,头顶着一盘面饼,跪下道:“大圣,小神乃荆棘岭土地,知大圣到此,无以接待,特备蒸饼一盘,奉上老师父,各请一餐。此地八百里,更无人家,聊吃些儿充饥。”八戒欢喜,上前舒手,就欲取饼。不知行者端详已久,喝一声:“且住,这厮不是好人!休得无礼!你是什么土地,来诳老孙!看棍!”那老者见他打来,将身一转,化作一阵阴风,呼的一声,把个长老摄将起去,飘飘荡荡,不知摄去何所。慌得那大圣没跟寻处,八戒、沙僧俱相顾失色,白马亦只自惊吟。三兄弟连马四口,恍恍忽忽,远望高张,并无一毫下落,前后找寻不题。

诗句:岩前古庙枕寒流,落目荒烟锁废丘。白鹤丛中深岁月,绿芜台下自春秋。竹摇青佩疑闻语,鸟弄余音似诉愁。鸡犬不通人迹少,闲花野蔓绕墙头。
译文:岩前的古老庙宇坐落在冷清的河流旁,目光远眺只见荒烟笼罩着废弃的山丘。白鹤在丛生的老树里悠闲地生活了很长时间,绿苔覆盖的台子上自然地长出了四季的变化。风吹动竹子,仿佛可以听到声音;鸟儿的鸣叫似乎在诉说着心事。周围没有人烟的地方,只有鸡和狗在四处游荡,花园中的野草缠绕着围墙。
注释:岩前——岩边,指寺庙靠近山岩。古庙——古老的庙宇,指寺庙。枕——依傍。寒流——冷清的流水,形容环境荒凉。落目荒烟——放眼望去都是荒烟,形容景象荒芜、寂静。锁废丘——被荒废的山丘。白鹤丛中——白鹤栖息在老树丛中,形容景色优美。深岁月——时间久远,岁月悠长。绿芜台下——长满了绿苔的台子。自春秋——自然地随着季节变化,形容时间流逝。竹摇青佩——风吹动竹子的声音,好像听到了竹子的低语。疑闻语——好像可以听到竹子说话的声音。余音——遗留下来的声音,形容鸟儿的歌唱。似诉愁——像是在诉说心中的忧愁。鸡犬不通人迹少——鸡和狗都找不到人影,形容这个地方非常偏僻。荒烟——荒凉的烟雾,形容环境恶劣。闲花野蔓——闲散的花和野草,形容自然环境。绕墙头——缠绕在围墙之上。
赏析:本诗通过描述一座荒废的寺庙及其周围环境,描绘出一个荒凉、幽静的画面。同时,通过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和生动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诗中运用了多种比喻手法,如把寺庙比作“岩前古庙枕寒流”,把白鹤比作“白鹤丛中深岁月”,把绿芜台比作“绿芜台下自春秋”,等等,使诗歌更加形象生动。此外,诗中还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活动,展现了人物内心的孤独和无奈。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