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表祭赛国王谢了唐三藏师徒获宝擒怪之恩,所赠金玉,分毫不受,却命当驾官照依四位常穿的衣服,各做两套,鞋袜各做两双,绦环各做两条,外备干粮烘炒,倒换了通关文牒,大排銮驾,并文武多官,满城百姓,伏龙寺僧人,大吹大打,送四众出城。约有二十里,先辞了国王。众人又送二十里辞回。伏龙寺僧人送有五六十里不回,有的要同上西天,有的要修行伏侍。行者见都不肯回去,遂弄个手段,把毫毛拔了三四十根,吹口仙气,叫:“变!”都变作斑斓猛虎,拦住前路,哮吼踊跃。众僧方惧,不敢前进,大圣才引师父策马而去。少时间,去得远了,众僧人放声大哭,都喊:“有恩有义的老爷!我等无缘,不肯度我们也!”

且不说众僧啼哭,却说师徒四众,走上大路,却才收回毫毛,一直西去。正是时序易迁,又早冬残春至,不暖不寒,正好逍遥行路。忽见一条长岭,岭顶上是路。三藏勒马观看,那岭上荆棘丫叉,薜萝牵绕,虽是有道路的痕迹,左右却都是荆刺棘针。唐僧叫:“徒弟,这路怎生走得?”行者道:“怎么走不得?”又道:“徒弟啊,路痕在下,荆棘在上,只除是蛇虫伏地而游,方可去了。若你们走,腰也难伸,教我如何乘马?”八戒道:“不打紧,等我使出钯柴手来,把钉钯分开荆棘,莫说乘马,就抬轿也包你过去。”三藏道:“你虽有力,长远难熬,却不知有多少远近,怎生费得这许多精神!”行者道:“不须商量,等我去看看。”将身一纵,跳在半空看时,一望无际。真个是——

诗句

话表祭赛国王谢了唐三藏师徒获宝擒怪之恩,所赠金玉,分毫不受,却命当驾官照依四位常穿的衣服,各做两套,鞋袜各做两双,绦环各做两条,外备干粮烘炒,倒换了通关文牒,大排銮驾,并文武多官,满城百姓,伏龙寺僧人,大吹大打,送四众出城。约有二十里,先辞了国王。众人又送二十里辞回。伏龙寺僧人送有五六十里不回,有的要同上西天,有的要修行伏侍。行者见都不肯回去,遂弄个手段,把毫毛拔了三四十根,吹口仙气,叫:“变!”都变作斑斓猛虎,拦住前路,哮吼踊跃。众僧方惧,不敢前进,大圣才引师父策马而去。少时间,去得远了,众僧人放声大哭,都喊:“有恩有义的老爷!我等无缘,不肯度我们也!”    

译文

故事讲述祭赛国王为了表示感谢和感激之情,对唐僧师徒四人赠送了珍贵的礼物。然而,师徒四人并没有接受这些礼物,而是要求他们按照自己平时穿着的样子重新制作。之后,国王安排了盛大的送行仪式,包括文武官员、全城百姓以及寺庙中的僧侣们一起送行。然而,尽管场面宏大,唐僧师徒四人仍然拒绝了返回。最后,孙悟空以一个巧妙的方式让所有僧侣相信他们无法通过这条荆棘岭。最终,师徒四人顺利通过了荆棘岭,继续西行。

注释

  1. 话表:这里表示叙述或报告。
  2. 祭赛国王:指某位国王。
  3. 谢了:感谢。
  4. 所赠金玉:指的是国王赠与的礼物。
  5. 金玉分毫不受:形容非常谦虚,一点不接受。
  6. 各做两套:每人做两套衣物。
  7. 鞋袜各做两双:每人各做两双鞋子和袜子。
  8. 绦环各做两条:每人各做两条腰带。
  9. 外备干粮烘炒:准备了一些干粮来烘烤。
  10. 倒换了通关文牒:更改了原来的通行文件。
  11. 大排銮驾:排开华丽的车驾。
  12. 文武多官:许多文武官员。
  13. 伏龙寺僧人:位于伏龙寺的和尚们。
  14. 大吹大打:进行大规模的演奏和打击乐表演。
  15. 送了二十里:送了大约二十里路。
  16. 先辞了国王:先去辞别国王。
  17. 五十里辞回:再次辞别后返回五十里路。
  18. 六十里不回:不回来继续前行六十里路。
  19. 七十里:这里指的是路程长度。
  20. 八戒道:猪八戒说话了。
  21. 你虽有力:你虽然很有力气。
  22. 怎生:怎么。
  23. 长难熬:长时间很难受。
  24. 只除是蛇虫伏地而游:只有像蛇、虫那样爬行。
  25. 真个是:确实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僧师徒四人在得到祭赛国王的厚礼后,依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不为物质所动的故事。通过描写送行仪式的盛况以及唐僧师徒的坚决拒绝再接受国王的礼物,展现了他们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同时,诗中也体现了唐僧师徒对于自然法则的尊重以及对困难的克服,体现了他们不畏困难的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