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那老者同鬼使,把长老抬到一座烟霞石屋之前,轻轻放下,与他携手相搀道:“圣僧休怕,我等不是歹人,乃荆棘岭十八公是也。因风清月霁之宵,特请你来会友谈诗,消遣情怀故耳。”那长老却才定性,睁眼仔细观看,真个是——
漠漠烟云去所,清清仙境人家。正好洁身修炼,堪宜种竹栽花。
每见翠岩来鹤,时闻青沼鸣蛙。更赛天台丹灶,仍期华岳明霞。
说甚耕云钓月,此间隐逸堪夸。坐久幽怀如海,朦胧月上窗纱。
三藏正自点看,渐觉月明星朗,只听得人语相谈,都道:“十八公请得圣僧来也。”长老抬头观看,乃是三个老者:前一个霜姿丰采,第二个绿鬓婆娑,第三个虚心黛色。各各面貌、衣服俱不相同,都来与三藏作礼。长老还了礼道:“弟子有何德行,敢劳列位仙翁下爱?”十八公笑道:“一向闻知圣僧有道,等待多时,今幸一遇。如果不吝珠玉,宽坐叙怀,足见禅机真派。”三藏躬身道:“敢问仙翁尊号?”十八公道:“霜姿者号孤直公,绿鬓者号凌空子,虚心者号拂云叟,老拙号曰劲节。”三藏道:“四翁尊寿几何?”孤直公道——
诗句
- 却说那老者同鬼使,把长老抬到一座烟霞石屋之前,轻轻放下,与他携手相搀道:“圣僧休怕,我等不是歹人,乃荆棘岭十八公是也。因风清月霁之宵,特请你来会友谈诗,消遣情怀故耳。”
- 注释:这描述了一个场景中的对话,其中“鬼使”是指某种神秘的仆人或使者,而“荆棘岭十八公”是一群来自荆棘岭的仙人或智者。他们邀请唐僧(圣僧)到他们的烟霞石屋中,以诗歌和文学为媒介进行交谈,目的是让他放松并享受一段美好的时光。
- 赏析:通过这种方式,诗中的仙人展示了他们与世隔绝、追求精神自由的一面,以及通过艺术形式与人交流的愿望。
- 真个是——漠漠烟云去所,清清仙境人家。正好洁身修炼,堪宜种竹栽花。每见翠岩来鹤,时闻青沼鸣蛙。更赛天台丹灶,仍期华岳明霞。说甚耕云钓月,此间隐逸堪夸。坐久幽怀如海,朦胧月上窗纱。
- 注释:这里列举了一幅美丽的田园景象,包括烟雾缭绕的山峦、清澈的水源、静修之地、种植竹子和花卉的环境、自然景观如翠绿的岩壁、鹤群、池塘里的青蛙、炼丹的炉子、以及夜空中的星辰美景。
- 赏析:通过描绘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环境,诗人表达了他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这里的自然景观不仅是美的体现,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反映了他对自然和谐与内心宁静的追求。
- 三藏正自点看,渐觉月明星朗,只听得人语相谈,都道:“十八公请得圣僧来也。”长老抬头观看,乃是三个老者:前一个霜姿丰采,第二个绿鬓婆娑,第三个虚心黛色。各各面貌、衣服俱不相同,都来与三藏作礼。长老还了礼道:“弟子有何德行,敢劳列位仙翁下爱?”十八公笑道:“一向闻知圣僧有道,等待多时,今幸一遇。如果不吝珠玉,宽坐叙怀,足见禅机真派。”
- 注释:当唐僧开始观察这些老者时,发现他们各有特色。第一位看起来富有魅力且优雅,第二位的头发蓬松,第三位则谦虚内敛。他们都向唐僧致意,并邀请他坐下聊天。
- 赏析:这段描述展现了一种和谐的交流氛围,其中老者们的谦逊和礼貌体现了他们高尚的品质,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对唐僧的尊重与期望能与之交流的渴望。
- 三藏躬身道:“敢问仙翁尊号?”孤直公道——
- 注释:这是对前文中提到的各个仙人的尊号进行询问。每个仙人都有不同的尊号,分别象征着他们独特的个性和身份。
- 赏析:通过对仙人的尊号提问,诗人进一步展示了对这些高人的尊敬之情以及对他们各自特质的好奇。这种互动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和人物形象的丰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