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因果,劝人为善,切休作恶。一念生,神明照鉴,任他为作。拙蠢乖能君怎学,两般还是无心药。趁生前有道正该修,莫浪泊。认根源,脱本壳。访长生,须把捉。要时时明见,醍醐斟酌。贯彻三关填黑海,管教善者乘鸾鹤。那其间愍故更慈悲,登极乐。

话表唐三藏一念虔诚,且休言天神保护,似这草木之灵,尚来引送,雅会一宵,脱出荆棘针刺,再无萝壮攀缠。四众西进,行彀多时,又值冬残,正是那三春之日——

物华交泰,斗柄回寅。草芽遍地绿,柳眼满堤青。一岭桃花红锦倪,半溪烟水碧罗明。几多风雨,无限心情。日晒花心艳,燕衔苔蕊轻。山色王维画浓淡,鸟声季子舌纵横。芳菲铺绣无人赏,蝶舞蜂歌却有情。

师徒们也自寻芳踏翠,缓随马步,正行之间,忽见一座高山,远望着与天相接。三藏扬鞭指道:“悟空,那座山也不知有多少高,可便似接着青天,透冲碧汉。”行者道:“古诗不云,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但言山之极高,无可与他比并,岂有接天之理!”八戒道:“若不接天,如何把昆仑山号为天柱?”行者道:“你不知,自古天不满西北。昆仑山在西北乾位上,故有顶天塞空之意,遂名天柱。”沙僧笑道:“大哥把这好话儿莫与他说,他听了去,又降别人。我们且走路,等上了那山,就知高下也。”

这首诗是《西游记》中的第六十五回,标题为“妖邪假设小雷音 四众皆遭大厄难”。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译文:


一、诗句翻译及注释

  1. 劝人为善,切休作恶。
  • 译文:我们应该劝告人们做好事,千万不要做坏事。
  • 注释: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修行和为人处世的态度,劝诫读者要行善积德。
  1. 拙蠢乖能君怎学,两般还是无心药。
  • 译文:笨拙与聪明都是一种状态,都是无心的境界。
  • 注释:指出无论是笨拙还是聪明,都是无心的表现,强调了心态的重要性。
  1. 趁生前有道正该修,莫浪泊。
  • 译文:如果你在有生之年有机会修炼道法,就应当好好修行,不要浪费时间。
  • 注释:强调了珍惜时间,及时修行的重要性。
  1. 认根源,脱本壳。
  • 译文:找到自己的起源,摆脱束缚自己的外壳。
  • 注释:比喻寻找真理或者解脱自我束缚的过程。
  1. 要时时明见,醍醐斟酌。
  • 译文:要时刻保持清醒的洞察力,像品尝美酒一样细细品味。
  • 注释:形容人应该持续学习,不断进步,要有深刻的洞察力和辨别能力。
  1. 贯彻三关填黑海,管教善者乘鸾鹤。
  • 译文:克服三个难关,填补内心的空虚,让善良之人得以升天成仙。
  • 注释:描绘了一种理想的境界,即通过修炼达到精神升华和道德提升。
  1. 那其间愍故更慈悲,登极乐。
  • 译文:在那境界之中,既有怜悯又有同情,更显其慈悲为怀,最终达到极乐世界。
  • 注释: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烦恼的境界,是佛教中的理想净土。

二、赏析

整首诗通过对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和外在环境的描述,展现了修行路上的各种挑战以及最终达到的心灵自由和精神升华。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如“草芽遍地绿”“柳眼满堤青”,营造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同时,通过对话形式,将师徒四人的性格和思想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中也不乏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如“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这句话不仅赞美了昆仑山的雄伟,同时也寓意着人类应当仰望星空,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而“认根源,脱本壳”则暗示了人们要回归初心,摆脱物质世界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升华。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修行过程的描写,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活的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