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圣,唿哨一声,纵筋斗云,跳上高峰,扳藤负葛,平山观看,那山里静悄无人。忽失声道:“错了,错了!不该放这金星老儿去了,他原来恐唬我,这里那有个什么妖精!他就出来跳风顽耍,必定拈枪弄棒,操演武艺,如何没有一个?”正自家揣度,只听得山背后,叮叮当当、辟辟剥剥梆铃之声。急回头看处,原来是个小妖儿,掮着一杆“令”字旗,腰间悬着铃子,手里敲着梆子,从北向南而走。仔细看他,有一丈二尺的身子。行者暗笑道:“他必是个铺兵,想是送公文下报帖的。且等我去听他一听,看他说些甚话。”好大圣,捻着诀,念个咒,摇身一变,变做个苍蝇儿,轻轻飞在他帽子上,侧耳听之。只见那小妖走上大路,敲着梆,摇着铃,口里作念道:“我等寻山的,各人是谨慎堤防孙行者,他会变苍蝇!”行者闻言,暗自惊疑道:“这厮看见我了,若未看见,怎么就知我的名字,又知我会变苍蝇!”原来那小妖也不曾见他,只是那魔头不知怎么就吩咐他这话,却是个谣言,着他这等胡念。行者不知,反疑他看见,就要取出棒来打他,却又停住,暗想道:“曾记得八戒问金星时,他说老妖三个,小妖有四万七八千名。似这小妖,再多几万,也不打紧,却不知这三个老魔有多大手段。等我问他一问,动手不迟。”好大圣!你道他怎么去问?跳下他的帽子来,钉在树头上,让那小妖先行几步,急转身腾那,也变做个小妖儿,照依他敲着梆,摇着铃,掮着旗,一般衣服,只是比他略长了三五寸,口里也那般念着,赶上前叫道:“走路的,等我一等。”那小妖回头道:“你是那里来的?”行者笑道:“好人呀!一家人也不认得!”小妖道:“我家没你呀。”行者道:“怎的没我?你认认看。”小妖道:“面生,认不得,认不得!”行者道:“可知道面生,我是烧火的,你会得我少。”小妖摇头道:“没有,没有!我洞里就是烧火的那些兄弟,也没有这个嘴尖的。”行者暗想道:“这个嘴好的变尖了些了。”即低头,把手侮着嘴揉一揉道:“我的嘴不尖啊。”真个就不尖了。那小妖道:“你刚才是个尖嘴,怎么揉一揉就不尖了?疑惑人子!大不好认!不是我一家的,少会少会,可疑可疑!我那大王家法甚严,烧火的只管烧火,巡山的只管巡山,终不然教你烧火,又教你来巡山?”行者口乖,就趁过来道:“你不知道,大王见我烧得火好,就升我来巡山。”
诗句:
好大圣,唿哨一声,纵筋斗云,跳上高峰,扳藤负葛,平山观看,那山里静悄无人。忽失声道:“错了,错了!不该放这金星老儿去了,他原来恐唬我,这里那有个什么妖精!他就出来跳风顽耍,必定拈枪弄棒,操演武艺,如何没有一个?”
译文:
孙悟空(好大圣)吹了一声哨子,随即腾云驾雾,跃上了山顶,攀爬藤蔓、背负葛藤,仔细观察山峰,但四周寂静无人。突然之间,他惊讶地叫道:“错了,错了!我不应该放走这金星老妖了,他原来是在吓唬我,这里怎么可能有妖精出现?他肯定是在跳着舞,练习武艺,怎么可能一个都没有呢?”
注释:
- 好大圣:形容孙悟空非常厉害,相当于“伟大的猴王”。
- 唿哨一声:表示孙悟空迅速行动起来,发出了口哨声。
- 纵筋斗云:意思是孙悟空使用筋斗云快速飞行。
- 扳藤负葛:指孙悟空攀爬或背起各种藤蔓和葛草。
- 平山观看:意为孙悟空站在山巅向下观察。
- 那山里静悄无人:暗示孙悟空发现山中没有妖怪。
- 忽失声道:忽然之间,他感到奇怪。
- 错了,错了!应该是这样表达,因为“错”是错误的意思。
- 不该放这金星老儿去了:孙悟空觉得自己不应该将老妖放出。
- 他原来恐唬我:指老妖故意吓唬孙悟空。
- 这里那有个什么妖精!他就出来跳风顽耍,必定拈枪弄棒,操演武艺,如何没有一个:表示孙悟空怀疑山上根本没有妖怪。
- 必然是跳风顽耍:意味着老妖是在跳着舞,做杂技表演。
- 必定拈枪弄棒:指老妖在练习射箭和武术。
- 操演武艺:指练习武艺。
- 如何没有一个:表示孙悟空认为应该有很多这样的场景。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孙悟空在观察山峰时的一系列疑惑和困惑。一开始,他看到山上没有人,感到非常意外。然后,他怀疑是否放走了某个妖怪,并推测老妖可能正在山上跳舞和练习武功。这些情节描绘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场景,同时也展示了孙悟空的聪明才智和对妖怪的怀疑态度。整体上,诗歌通过对孙悟空心理活动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对奇幻世界的探索和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