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魔大笑道:“正是,正是!”即点三十六个小妖,入里面开了库房门,抬出瓶来。你说那瓶有多大?只得二尺四寸高。怎么用得三十六个人抬?那瓶乃阴阳二气之宝,内有七宝八卦、二十四气,要三十六人,按天罡之数,才抬得动。不一时,将宝瓶抬出,放在三层门外,展得干净,揭开盖,把行者解了绳索,剥了衣服,就着那瓶中仙气,飕的一声,吸入里面,将盖子盖上,贴了封皮,却去吃酒道:“猴儿今番入我宝瓶之中,再莫想那西方之路!若还能彀拜佛求经,除是转背摇车,再去投胎夺舍是。”你看那大小群妖,一个个笑呵呵都去贺功不题。
却说大圣到了瓶中,被那宝贝将身束得小了,索性变化,蹲在当中。半晌,倒还荫凉,忽失声笑道:“这妖精外有虚名,内无实事。怎么告诵人说这瓶装了人,一时三刻,化为脓血?若似这般凉快,就住上七八年也无事!”咦!大圣原来不知那宝贝根由:假若装了人,一年不语,一年荫凉,但闻得人言,就有火来烧了。大圣未曾说完,只见满瓶都是火焰。幸得他有本事,坐在中间,捻着避火诀,全然不惧。耐到半个时辰,四周围钻出四十条蛇来咬。行者轮开手,抓将过来,尽力气一揝,揝做八十段。少时间,又有三条火龙出来,把行者上下盘绕,着实难禁,自觉慌张无措道:“别事好处,这三条火龙难为。再过一会不出,弄得火气攻心,怎了?”他想道:“我把身子长一长,券破罢。”
诗句翻译:
西游记第七十五回,孙悟空被老魔捉走,放入了宝瓶之中。这宝瓶是阴阳二气之宝,内含七宝八卦、二十四气。要三十六人,按天罡之数,才抬得动。不一时,宝瓶已被抬出,放在三层门外。孙悟空解下自己的绳索,剥去衣服,就着那瓶中仙气,吸入里面。他将被绑在身上,用避火诀坐稳,不被火焰所烧。
注释:
- 《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这部小说由明代作家吴承恩所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 第七十五回:《西游记》共有一百回,第七十五回是其中的一部分。这一回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被妖怪捉走,并被放入宝瓶中的情节。
- 阴阳二气之宝:这是道家的一种说法,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阴阳二气构成,而阴阳二气又相互转化、相互作用。
- 七宝八卦:这是道教的一种法术,传说中具有强大的力量。
- 二十四气:这是中国古代对一年中二十四个节气的总称,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气候特点和农事活动。
- 天罡之数:这是古代对天星的称呼,天罡是指天空中的北斗七星,每颗星都有相应的度数。在这里,三十六人就是按照天罡的度数来计算的。
- 宝瓶:这是古代的一种容器,常用于盛放液体或粉末状的物品。宝瓶通常指装有珍贵物品的瓶子。
- 避火诀:这是一种防止火焰燃烧的方法,通常是通过念咒语或者进行某种仪式来达到的效果。
赏析:
这一回主要描绘了孙悟空在被老魔捉走后,被投入宝瓶中的经历。宝瓶是一种神奇的法宝,内含丰富的宝物和能量,能够控制火焰。孙悟空被放入宝瓶后,虽然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和危险,但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战胜了敌人。这一故事体现了孙悟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法自然和阴阳五行的观念。同时,这一回也展示了孙悟空的智慧和策略,以及他在面对强大敌人时的冷静和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