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大圣正当悚惧,只听得耳后风响,急回头观看,原来是三魔双手举一柄画杆方天戟,往大圣头上打来。大圣急翻身爬起,使金箍棒劈面相迎。他两个各怀恼怒,气呼呼,更不打话,咬着牙,各要相争。又见那老魔头,传声号令,举钢刀便砍八戒。八戒慌得丢了马,轮着钯向前乱筑。那二魔缠长枪望沙僧刺来,沙僧使降妖杖支开架子敌住。三个魔头与三个和尚,一个敌一个,在那山头舍死忘生苦战。那十六个小妖却遵号令,各各效能,抢了白马行囊,把三藏一拥,抬着轿子径至城边。高叫道:“大王爷爷定计,已拿得唐僧来了!”那城上大小妖精,一个个跑下,将城门大开,吩咐各营卷旗息鼓,不许呐喊筛锣,说:“大王原有令在前,不许吓了唐僧。唐僧禁不得恐吓,一吓就肉酸不中吃了。”众精都欢天喜地邀三藏,控背躬身接主僧。把唐僧一轿子抬上金銮殿,请他坐在当中,一壁厢献茶献饭,左右旋绕。那长老昏昏沉沉,举眼无亲。毕竟不知性命何如,且听下回分解。
【诗句】:
心神居舍魔归性,木母同降怪体真。
那大圣正当悚惧,急回头观看,原来是三魔双手举一柄画杆方天戟,往大圣头上打来。
大圣急翻身爬起,使金箍棒劈面相迎。他两个各怀恼怒,气呼呼,更不打话,咬着牙,各要相争。
又见那老魔头,传声号令,举钢刀便砍八戒。八戒慌得丢了马,轮着钯向前乱筑。那二魔缠长枪望沙僧刺来,沙僧使降妖杖支开架子敌住。三个魔头与三个和尚,一个敌一个,在那山头舍死忘生苦战。
那十六个小妖却遵号令,各各效能,抢了白马行囊,把三藏一拥,抬着轿子径至城边。高叫道:“大王爷爷定计,已拿得唐僧来了!”那城上大小妖精,一个个跑下,将城门大开,吩咐各营卷旗息鼓,不许呐喊筛锣,说:“大王原有令在前,不许吓了唐僧。唐僧禁不得恐吓,一吓就肉酸不中吃了。”众精都欢天喜地邀三藏,控背躬身接主僧。把唐僧一轿子抬上金銮殿,请他坐在当中,一壁厢献茶献饭,左右旋绕。
【译文】:
心神居于舍,魔归于性,木母和降怪物的身体真。
那大圣正害怕时,突然听到耳后有风响,急忙回头一看,原来三魔手持一柄画杆方天戟向他的头部打来。大圣急忙翻身爬起来,举起金箍棒迎面相迎。他们俩心怀愤怒,气愤冲冲,没等对方说话,便互相争斗起来。又见那个老魔头传令让沙僧去砍八戒。八戒吓得丢了马,拿起钯乱敲。那两个小妖也缠住了唐僧的金箍棒。三魔、四魔、五魔与三和尚,一对一地进行战斗,在山头上拼死拼活地厮杀。十六个小妖遵从命令,个个尽责,抢夺马匹行李,把唐僧抬进城边。他们高声喊道:“大王爷爷已经定计,已经捉住了唐僧。”城墙上的大小妖怪纷纷从城上下来,打开城门,吩咐各个营房收起旗子、放下战鼓,禁止喧闹。说:“大王有令在前,不要惊吓了唐僧。唐僧禁不住惊吓,一旦受惊就会身体不适。”妖怪们都非常高兴,邀请唐僧入座。然后把唐僧的轿子抬到宫殿里,请他坐在中间,一边给他斟茶倒水,一边围着他转来转去。长老昏迷沉沉,看不见亲人。究竟他的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释】:
心神居舍:心神(指心)处于一种安定的状态。
魔归性:魔鬼回归到了本性。
木母(mǔ):观音菩萨的别称。
降怪物:降服妖魔。
金箍棒:孙悟空的武器。
画杆方天戟:古代兵器之一,用金属制成,杆身呈方形,顶部装有铁环,可以挂武器。
老魔头(liǎo mó tóu):这里指红孩儿。
八戒(jié):猪八戒,唐僧的徒弟之一。
降妖杖:用来降伏妖魔的法器。
卷旗息鼓:收兵停战的标志。
筛锣:打击乐器,形状像锣但比锣小得多。
“大王”:对妖怪首领的尊称。
禁不得恐吓:受不了威胁和恐吓。
昏昏沉沉:头脑不清,意识模糊。
左右旋绕:围绕在身边。
金銮殿:皇帝坐朝听政的地方。
宴席:宴会。
旋(zhuàn)绕:围绕。
【赏析】:
《西游记》第七十六回是一篇精彩的战斗戏描写。故事讲述了孙悟空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遭遇了三股强大的邪恶势力——红孩儿、黄眉大王、黑熊精,以及他们的各种计谋和攻击。这些情节不仅展现了孙悟空的勇敢无畏和智慧过人,也展示了师徒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和团结一致的精神风貌。此外,文中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夸张手法,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