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那妖精帅几个败残的小妖,径回本洞,高坐在那石崖上,默默无言。洞中还有许多看家的小妖,都上前问道:“大王常时出去,喜喜欢欢回来,今日如何烦恼?”老妖道:“小的们,我往常出洞巡山,不管那里的人与兽,定捞几个来家,养赡汝等;今日造化低,撞见一个对头。”小妖问:“是那个对头?”老妖道:“是一个和尚,乃东土唐僧取经的徒弟,名唤猎八戒。我被他一顿钉钯,把我筑得败下阵来。好恼啊!我这一向,常闻得人说,唐僧乃十世修行的罗汉,有人吃他一块肉,可以延寿长生。不期他今日到我山里,正好拿住他蒸吃,不知他手下有这等徒弟!”说不了,班部丛中闪上一个小妖,对老妖哽哽咽咽哭了三声,又嘻嘻哈哈的笑了三声。老妖喝道:“你又哭又笑,何也?”小妖跪下道:“大王才说要吃唐僧,唐僧的肉不中吃。”老妖道:“人都说吃他一块肉可以长生不老,与天同寿,怎么说他不中吃?”小妖道:“若是中吃,也到不得这里,别处妖精,也都吃了。他手下有三个徒弟哩。”老妖道:“你知是那三个?”小妖道:“他大徒弟是孙行者,三徒弟是沙和尚。这个是他二徒弟猪八戒。”老妖道:“沙和尚比猎八戒如何?”小妖道:“也差不多儿。”——“那个孙行者比他如何?”小妖吐舌道:“不敢说!那孙行者神通广大,变化多端!他五百年前曾大闹天宫,上方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卿四相、东西星斗、南北二神、五岳四渎、普天神将,也不曾惹得他过,你怎敢要吃唐僧?”老妖道:“你怎么晓得他这等详细?”小妖道:“我当初在狮驼岭狮驼洞与那大王居住,那大王不知好歹,要吃唐僧,被孙行者使一条金箍棒,打进门来,可怜就打得犯了骨牌名,都断幺绝六。还亏我有些见识,从后门走了,来到此处,蒙大王收留。故此知他手段。”老妖听言,大惊失色。这正是大将军怕谶语。他闻得自家人这等说,安得不惊?正都在悚惧之际,又一个小妖上前道:“大王莫恼,莫怕。常言道:事从缓来。若是要吃唐僧,等我定个计策拿他。”老妖道:“你有何计?”小妖道:“我有个分瓣梅花计。”老妖道:“怎么叫做分瓣梅花计?”小妖道:“如今把洞口大小群妖,点将起来,千中选百,百中选十,十中只选三个,须是有能干,会变化的,都变做大王的模样,顶大王之盔,贯大王之甲,执大王之杵,三处埋伏。先着一个战猪八戒,再着一个战孙行者,再着一个战沙和尚。舍着三个小妖,调开他弟兄三个,大王却在半空伸下拿云手去捉这唐僧,就如探囊取物,就如鱼水盆内捻苍蝇,有何难哉!”老妖闻言,满心欢喜,道:“此计绝妙,绝妙!这一去,拿不得唐僧便罢,若是拿了唐僧,决不轻你,就封你做个前部先锋。”小妖叩头谢恩,叫点妖怪。即将洞中大小妖精点起,果然选出三个有能的小妖,俱变做老妖,各执铁杵,埋伏等待唐僧不题。
这首诗出自吴承恩的《西游记》第八十五回“心猿妒木母 魔主计吞禅”。以下是诗句和译文,并附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 却说那妖精帅几个败残的小妖,径回本洞,高坐在那石崖上,默默无言。(翻译:于是那个妖精带领着一些失败的妖怪回到了他的洞中,默默地坐在一旁。)
- 洞中还有许多看家的小妖,都上前问道:“大王常时出去,喜喜欢欢回来,今日如何烦恼?”(翻译:洞中的许多看家小妖们走了上来,好奇地问:“大王平时出去游玩,总是满面笑容地回来,今天怎么看起来很不高兴呢?”)
- 老妖道:“小的们,我往常出洞巡山,不管那里的人与兽,定捞几个来家,养赡汝等;今日造化低,撞见一个对头。”(翻译:老妖回答道:“我的小兵们,我平常出去巡逻山林,不管哪里的人类和野兽,我都会捉到几只带回家来养活你们;但今天我运气不好,遇到了敌人。”)
- 小妖问:“是那个对头?”(翻译:小妖问:“是哪个敌人?”)
- 老妖道:“是一个和尚,乃东土唐僧取经的徒弟,名唤猎八戒。我被他一顿钉钯,把我筑得败下阵来。好恼啊!我这一向,常闻得人说,唐僧乃十世修行的罗汉,有人吃他一块肉,可以延寿长生。(翻译:老妖说:“我被一个叫做猎八戒的和尚用金箍棒打得很惨,几乎要输了。我一直听说唐僧是个十世修行的罗汉,有人吃了他的肉可以得到长寿。”)不期他今日到我山里,正好拿住他蒸吃,不知他手下有这等徒弟!”(翻译:没想到他在我们山里,正巧抓住了他,打算把他煮来吃,不知道他手下有这样的徒弟。”)
- 说不了,班部丛中闪上一个小妖,对老妖哽哽咽咽哭了三声,又嘻嘻哈哈的笑了三声。(翻译:就在这时,从一群妖怪中间跳出一个小妖,对着老妖哭了三次,然后笑了三次。))
- 老妖喝道:“你又哭又笑,何也?”(翻译:老妖生气地问道:“你为什么要哭又要笑呢?”)
- 小妖跪下道:“大王才说要吃唐僧,唐僧的肉不中吃。”(翻译:小妖跪在地上说道:“大王刚才还说想吃唐僧,但是唐僧的肉是不好吃的。”)
- 老妖道:“人都说吃他一块肉可以长生不老,与天同寿,怎么说他不中吃?”(翻译:老妖疑惑地问:“人们都说吃了他的肉可以长生不老,与天地同寿,为什么他说不好吃呢?”)
- 小妖道:“若是中吃,也到不得这里,别处妖精,也都吃了。他手下有三个徒弟哩。”(翻译:小妖回答:“如果真好吃,应该能到达这里吧?其他地方的妖怪也都吃了他手下的三个徒弟。”))
- 老妖道:“你知是那三个?”(翻译:老妖又问:“你怎么知道这三个徒弟呢?”)
- 小妖道:“他大徒弟是孙行者,三徒弟是沙和尚。这个是他二徒弟猪八戒。”(翻译:小妖回答:“他的大徒弟叫孙悟空,三徒弟叫沙和尚。他的第二个徒弟是猪八戒。”))
- 老妖道:“沙和尚比猎八戒如何?”(翻译:老妖问:“沙和尚和猎八戒谁更强呢?”)
- 小妖道:“也差不多儿。”(翻译:小妖回答:“他们差不多。”)——这里似乎存在错误,原诗中并没有提到“差不多儿”这个词语。可能是由于字句理解有误或原文有误导致的翻译误差。)
15.——“那个孙行者比他如何?”小妖吐舌道:“不敢说!那孙行者神通广大,变化多端!他五百年前曾大闹天宫,上方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卿四相、东西星斗、南北二神、五岳四渎、普天神将,也不曾惹得他过,你怎敢要吃唐僧?”(翻译:一个小妖吃惊地说:“不敢说!那孙行者的本事太大了,他曾经大闹过天宫,天上的星宿、神灵都不放在眼里。就连天上的东西南北两神、五行四渎的神祇、所有的仙人、所有的山神,都没有能够让他害怕过的。你怎么敢说他的什么?”))
- 老妖道:“你怎么晓得他这等详细?”(翻译:老妖不解地问:“你怎么这么清楚他的情况呢?”)
- 小妖道:“我当初在狮驼岭狮驼洞与那大王居住,那大王不知好歹,要吃唐僧,被孙行者使一条金箍棒,打进门来,可怜就打得犯了骨牌名,都断幺绝六。还亏我有些见识,从后门走了,来到此处,蒙大王收留。故此知他手段。”(翻译:小妖回忆道:“我当时在狮驼岭狮驼洞里面与那大王一起生活。那大王不懂得珍惜自己,想要吃掉唐僧。结果被孙行者用金箍棒打到了洞口,导致大门的门板都被打破了,最后断了‘幺’和‘六’两个数字。幸亏我有先见之明,从后门溜掉了,来到了这里,得到了大王的收留。因此我知道了孙行者的手段。”))
- 老妖听言,大惊失色。(翻译: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老妖非常惊讶。)
- 这正是大将军怕谶语。(翻译:这正是大将军害怕预言。)
- 他闻得自家人这等说,安得不惊?正都在悚惧之际,又一个小妖上前道:“大王莫恼。常言道:事从缓来。若是要吃唐僧,等我定个计策拿他。”(翻译:当老妖听到这些人的话,感到非常害怕。就在他感到害怕的时候,又有一个小妖上前说:“大王不要生气。俗话说:‘事情总要慢慢来。’要是真的想吃唐僧,让我来想出一个计划来捉他。”))
- 老妖道:“你有何计?”(翻译:老妖问:“你有什么办法吗?”)
- 小妖道:“我有个分瓣梅花计。”(翻译:小妖说:“我有一招‘分瓣梅花计’。”)
- 老妖道:“怎么叫做分瓣梅花计?”(翻译:老妖问:“这‘分瓣梅花计’是什么意思呢?”)
- 小妖道:“如今把洞口大小群妖,点将起来,千中选百,百中选十,十中只选三个,须是有能干,会变化的,都变做大王的模样。顶大王之盔,贯大王之甲,执大王之杵。三处埋伏。先着一个战猪八戒,再着一个战孙行者,再着一个战沙和尚。舍着三个小妖,调开他弟兄三个,大王却在半空伸下拿云手去捉这唐僧。就如探囊取物,就如鱼水盆内捻苍蝇。有何难哉!”(翻译:小妖解释说:“我们把洞口的大小妖怪全部召集起来,进行筛选。从最有能力、最擅长变化的那个开始,把他变成大王的样子。给他戴上大王的头盔,穿上大王的盔甲,拿着大王的兵器。然后在三个不同的方向设置好埋伏。首先让一个妖怪去对付猪八戒,然后再派一个去对付孙行者,最后再派一个去对付沙和尚。另外三个小妖则假装不动,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大王在半空中伸手就可以抓到唐僧。就像从口袋里拿出东西一样简单,就像在鱼盆里捏起一只苍蝇一样容易。所以这没有什么难度。”))。)
- 老妖闻言,满心欢喜,道:“此计绝妙,绝妙!这一去,拿不得唐僧便罢,若是拿了唐僧,决不轻你,就封你做个前部先锋。”(翻译:听到这个计策之后,老妖非常高兴地说:“这个方法太棒了!只要捉到了唐僧,我就不会亏待你的。要是捉不到唐僧,我不会让你白白辛苦一趟。如果你真的捉到了唐僧,我会封你做前锋。”))
- 小妖叩头谢恩,叫点妖怪。即将洞中大小妖精点起,果然选出三个有能的小妖,俱变做老妖,各执铁杵,埋伏等待唐僧不题。(翻译:小妖叩头谢恩之后,命令将所有的妖怪都集合起来。果然从这些妖怪中挑选出了三个最强的妖怪。他们都变成了老妖的模样,手中拿着铁杵做好了准备。在三个不同的地方埋伏好了,等待着机会捉到唐僧。(没有翻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