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天竺国凤仙郡郡侯上官,为榜聘明师,招求大法事。兹因郡土宽弘,军民殷实,连年亢旱,累岁干荒,民田塘而军地薄,河道浅而沟浍空。井中无水,泉底无津。富室聊以全生,穷民难以活命。斗粟百金之价,束薪五两之资。十岁女易米三升,五岁男随人带去。城中惧法,典衣当物以存身;乡下欺公,打劫吃人而顾命。为此出给榜文,仰望十方贤哲,褥雨救民,恩当重报。愿以千金奉谢,决不虚言。须至榜者。

行者看罢,对众官道:“郡侯上官何也?”众官道:“上官乃是姓。此我郡侯之姓也。”行者笑道:“此姓却少。”八戒道:“哥哥不曾读书。百家姓后有一句上官欧阳。”三藏道:“徒弟们,且休闲讲。那个会求雨,与他求一场甘雨,以济民瘼,此乃万善之事;如不会,就行,莫误了走路。”行者道:“祈雨有甚难事!我老孙翻江搅海,换斗移星,踢天弄井,吐雾喷云,担山赶月,唤雨呼风,那一件儿不是幼年耍子的勾当!何为稀罕!”

诗句:
大天竺国凤仙郡郡侯上官,为榜聘明师,招求大法事。兹因郡土宽弘,军民殷实,连年亢旱,累岁干荒,民田塘而军地薄,河道浅而沟浍空。井中无水,泉底无津。富室聊以全生,穷民难以活命。斗粟百金之价,束薪五两之资。十岁女易米三升,五岁男随人带去。城中惧法,典衣当物以存身;乡下欺公,打劫吃人而顾命。为此出给榜文,仰望十方贤哲,褥雨救民,恩当重报。愿以千金奉谢,决不虚言。须至榜者。

译文:
大天竺国的凤仙郡郡侯上官,为了聘请能降雨的高明师傅,招揽天下能施雨的大法师。因为郡里的土壤肥沃,军队和百姓都非常富足,连续多年遭受干旱之苦,农田干裂,河渠狭窄,池塘干涸,泉水枯竭。富人勉强能够维持生计,穷人则难以生存。即使是一斗粮食的价格高达一百金,一根干柴的价格也仅有五两。十岁的女孩换得三升米,五岁的男孩被迫卖掉。城里的人害怕法律,典当衣服财物以保全自己;乡下的人则欺骗公家,抢夺财物甚至杀人来保护自己的生存。因此郡侯发布榜文,希望天下有本事求雨的人前来救助,他愿意给予重赏感谢。他请求赏赐一千金币来表示他的感激之情。

注释:

  • 大天竺国:一个虚构的国度名称,可能是作者为了构建一个幻想的世界而设定的一个地理概念。
  • 凤仙郡郡侯:郡侯是指地方上的高级官员或者封疆大吏,通常负责管理一个小地区的政务。上官则是对郡侯的尊称。
  • 榜聘明师:通过悬赏的方式邀请有能力的人来担任官职,这是一种古代中国选拔人才的传统方式。
  • 连年亢旱,累岁干荒:形容该地区长期遭遇严重的干旱灾害,农作物无法生长,民众生活困苦。
  • 井中无水,泉底无津:形容水源匮乏,生活用水极度缺乏。
  • 富室聊以全生,穷民难以活命:指富裕的家庭能够勉强维持生活,而贫穷的家庭则难以生存下去。
  • 斗粟百金之价:形容物价昂贵,一斗粮食的价值相当于一百金币。
  • 十岁女易米三升:描述一个十岁的女孩需要用三升米交换食物,这反映了当时的生活困境。
  • 打劫吃人而顾命:指出于饥饿和生存的本能,一些不法分子会进行抢掠甚至杀人的行为来获取食物和生命。
  • 十方贤哲:泛指来自各方有才能和智慧的人们。
  • 担山赶月:形容一个人的能力非常出众,能够完成极其艰难的任务。
  • 唤雨呼风:指能够控制天气,如下雨、刮风等自然现象的能力。
  • 何为稀罕:意为有什么值得惊讶的呢?表示对这种行为的轻视或不理解。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大天竺国凤仙郡的严重干旱状况,以及当地民众因缺乏水源而陷入生活的困境。通过描绘自然环境的恶劣和人民的艰难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同时,诗中也展现了主人公孙悟空的形象——勇敢、智慧且乐于助人,他不仅敢于与天斗、与地斗,还主动承担起拯救人民的责任,体现了一种英雄主义的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