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官听说,着两个急去郡中报道:“老爷,万千之喜至也!”那郡侯正焚香默祝,听得报声喜至,即问:“何喜?”那官道:“今日领榜,方至市口张挂,即有四个和尚,称东土大唐差往天竺国大雷音拜佛求经者,见榜即道能祈甘雨,特来报知。”那郡侯即整衣步行,不用轿马多人,径至市口,以礼敦请。忽有人报道:“郡侯老爷来了。”众人闪过。那郡侯一见唐僧,不怕他徒弟丑恶,当街心倒身下拜道:“下官乃凤仙郡郡侯上官氏,熏沐拜请老师祈雨救民。望师大舍慈悲,运神功,拔济,拔济!”三藏答礼道:“此间不是讲话处。侍贫僧到那寺观,却好行事。”郡侯道:“老师同到小衙,自有洁净之处。”师徒们遂牵马挑担,径至府中,一一相见。郡侯即命看茶摆斋。少顷斋至,那八戒放量舌餐,如同饿虎。唬得那些捧盘的心惊胆战,一往一来,添汤添饭,就如走马灯儿一般,刚刚供上,直吃得饱满方休。斋毕,唐僧谢了斋,却问:“郡侯大人,贵处干旱几时了?”郡侯道:
《西游记》第八十七回“凤仙郡冒天止雨,孙大圣劝善施霖”是一篇描绘唐僧师徒在西行路上遇到的一次奇妙事件。诗中主要描述了唐僧和他的徒弟们在前往西天取经途中,遇到了一个干旱的小镇。镇上的居民们为了求雨,请来了四位和尚,他们自称是来自大唐国的大雷音寺的僧人,声称能祈得甘雨,帮助人们解除干旱之苦。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 众官听说,着两个急去郡中报道: 众官员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派人急忙去郡中报告。
- 老爷,万千之喜至也! 郡侯听到报喜的消息后非常高兴。
- 即问:“何喜?”那官道:“今日领榜,方至市口张挂,即有四个和尚,称东土大唐差往天竺国大雷音拜佛求经者,见榜即道能祈甘雨,特来报知。” 那个官员回答郡侯:“今天我们领到了榜文,正在街上悬挂,突然就有四个和尚出现,他们说自己是来自大唐国的和尚,要去大雷音寺拜佛求法。他们在看到这个榜单后,表示能够祈祷降下雨水,特来告知此事。”
- 那郡侯即整衣步行,不用轿马多人,径至市口,以礼敦请。 郡侯立刻换上衣服,步行到市口迎接这四个和尚。
- 忽有人报道:“郡侯老爷来了。”众人闪过。 突然有人跑来报告说:“郡侯大人来了!”众人都赶紧闪开。
- 那郡侯一见唐僧,不怕他徒弟丑恶,当街心倒身下拜道:“下官乃凤仙郡郡侯上官氏,熏沐拜请老师祈雨救民。望师大舍慈悲,运神功,拔济,拔济!” 郡侯见到唐僧后,毫不畏惧他的徒弟相貌丑陋,而是恭敬地跪在地上,向唐僧请求祈雨救助百姓。
- 三藏答礼道:“此间不是讲话处。侍贫僧到那寺观,却好行事。” 唐僧回答道:“这里不是谈话的地方。等我到寺庙中去,你们再谈吧。”
- 郡侯道:“老师同到小衙,自有洁净之处。” 郡侯说:“老师,请您跟我到衙门里面,那里会有干净的地方。”
- 师徒们遂牵马挑担,径至府中,一一相见。 唐僧和徒弟们牵着马和挑着担子,来到了郡侯府上。
- 郡侯即命看茶摆斋。少顷斋至,那八戒放量舌餐,如同饿虎。唬得那些捧盘的心惊胆战,一往一来,添汤添饭,就如走马灯儿一般,刚刚供上,直吃得饱满方休。 郡侯立即吩咐仆人准备好茶水和斋饭。不一会儿,斋饭就准备好了,猪八戒吃得很饱,就像一个饿虎一样。吓得那些仆人心惊胆战,小心翼翼地为八戒添加食物,就像走马灯一样快速更换,直到八戒吃饱后才停止。
- 斋毕,唐僧谢了斋,却问:“郡侯大人,贵处干旱几时了?”郡侯道: 吃完斋饭后,唐僧向郡侯表示感谢。然后问道:“大人,您这里已经干旱多久了?”郡侯回答说:“我们这里的旱情已经很久了。”
赏析
这段描述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画面展现了唐僧师徒与当地居民之间的互动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解决旱灾问题。同时,也展示了唐僧及其徒弟们的善良、智慧和勇敢,以及他们对佛法的理解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