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兵精锐随时显,丹器花生到处崇。天竺虽高还戒性,玉华王子总归中。

唬得那三个小王子,跪在尘埃。暴纱亭大小人员,并王府里老王子,满城中军民男女,僧尼道俗,一应人等,家家念佛磕头,户户拈香礼拜。果然是——

见象归度众僧,人间作福享清平。从今果正菩提路,尽是参禅拜佛人。

他三个各逞雄才,使了一路,按下祥云,把兵器收了,到唐僧面前问讯,谢了师恩,各各坐下不题。

那三个小王子急回宫里,告奏老王道:“父王万千之喜!今有莫大之功也!适才可曾看见半空中舞弄么?”老王道:“我才见半空霞彩,就于宫院内同你母亲等众焚香启拜,更不知是那里神仙降聚也。”小王子道:“不是那里神仙,就是那取经僧三个丑徒弟。一个使金箍铁棒,一个使九齿钉钯,一个使降妖宝杖,把我三个的兵器,比的通没有分毫。我们教他使一路,他嫌地上窄狭,不好支吾,等我起在空中,使一路你看。他就各驾云头,满空中祥云缥缈,瑞气氤氲。才然落下,都坐在暴纱亭里。做儿的十分欢喜,欲要拜他为师,学他手段,保护我邦,此诚莫大之功!不知父王以为何如?”老王闻言,信心从愿。当时父子四人,不摆驾,不张盖,步行到暴纱亭。他四众收拾行李,欲进府谢斋,辞王起行,偶见玉华王父子上亭来倒身下拜,慌得长老舒身,扑地还礼。行者等闪过旁边,微微冷笑。众拜毕,请四众进府堂上坐。四众欣然而入,老王起身道:“唐老师父,孤有一事奉求,不知三位高徒,可能容否?”三藏道:“但凭千岁吩咐,小徒不敢不从。”老王道:“孤先见列位时,只以为唐朝远来行脚僧,其实肉眼凡胎,多致轻亵。适见孙师、猪师、沙师起舞在空,方知是仙是佛。孤三个犬子,一生好弄武艺,今谨发虔心,欲拜为门徒,学些武艺。万望老师开天地之心,普运慈舟,传度小儿,必以倾城之资奉谢。”行者闻言忍不住呵呵笑道:“你这殿下,好不会事!我等出家人,巴不得要传几个徒弟。你令郎既有从善之心,切不可说起分毫之利,但只以情相处,足为爱也。”王子听言,十分欢喜,随命大排筵宴,就于本府正堂摆列。噫!一声旨意,即刻俱完。但见那——

【西游记 · 第八十八回 · 禅到玉华施法会 心猿木母授门人】
诗句:

  • 神兵精锐随时显,丹器花生到处崇。天竺虽高还戒性,玉华王子总归中。
  • 唬得那三个小王子,跪在尘埃。暴纱亭大小人员,并王府里老王子,满城中军民男女,僧尼道俗,一应人等,家家念佛磕头,户户拈香礼拜。果然是——
  • 见象归度众僧,人间作福享清平。从今果正菩提路,尽是参禅拜佛人。

译文:

  • 随时都能显现出威力无比的神兵利器,到处都可以看到丹药炼制出的神奇器具。天竺虽然很高,但仍然需要克制自己的性子,而玉华王的王子们则始终被包容在其中。
  • 吓得那三个小王子跪在地上,暴纱亭的大小官员,以及王府里的各位王子,整个城中军民男女、僧人和道士,所有人都在念佛磕头,每家每户都在点燃香炉进行礼拜。果然如此——
  • 就像大象一样归来度化众人的僧人,人间能够享受清静平和的生活。从现在开始,真正地走上了菩提的道路,全都是参禅拜佛的人。

注释:

  • “神兵”:指神通广大的兵器;“丹器”:指用丹砂炼制的器具;“天竺”:印度的古称;“王子”:这里指的是国王的儿子;“玉华王”:即玉华国的主公;“斋”:佛教用语,指供佛及僧侣的饭食;“唐老师父”:对唐僧的尊称;“列位”:指各位僧人;“发虔心”:表示真诚的愿望;“传度”:指传授佛法,使众生觉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热闹非凡的场景,玉华国的王子们为了求学,不惜下跪祈求,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修行的决心。通过对比玉华王子对唐僧师徒的尊敬与他们的谦逊态度,诗人表达了一种对于真理和智慧的追求和尊重。同时,诗中也反映了佛教徒之间友好交流的情景,体现了佛法普渡众生的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