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已过午,三藏道:“我好去了。”行者道:“我保师父去。”八戒道:“我去。”沙僧道:“二哥罢么,你的嘴脸不见怎的,莫到朝门外装胖,还教大哥去。”三藏道:“悟净说得好,呆子粗夯,悟空还有些细腻。”那呆子掬着嘴道:“除了师父,我三个的嘴脸也差不多儿。”三藏却穿了袈裟,行者拿了引袋同去。只见街坊上,士农工商,文人墨客,愚夫俗子,齐咳咳都道:“看抛绣球去也!”三藏立于道旁对行者道:“他这里人物衣冠,宫室器用,言语谈吐,也与我大唐一般。我想着我俗家先母也是抛打绣球遇旧姻缘,结了夫妇。此处亦有此等风俗。”行者道:“我们也去看看如何?”三藏道:“不可,不可!你我服色不便,恐有嫌疑。”行者道:“师父,你忘了那给孤布金寺老僧之言:一则去看彩楼,二则去辨真假。似这般忙忙的,那皇帝必听公主之喜报,那里视朝理事?且去去来!”三藏听说,真与行者相随,见各项人等俱在那里看打绣球。呀!那知此去,却是渔翁抛下钩和线,从今钓出是非来。
这首诗出自《西游记》第九十三回“给孤园问古谈因 天竺国朝王遇偶”,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在天竺国朝王期间,看到当地百姓抛绣球选婿的风俗。
诗句:
- 时已过午,三藏道:“我好去了。”行者道:“我保师父去。”八戒道:“我去。”沙僧道:“二哥罢么,你的嘴脸不见怎的,莫到朝门外装胖,还教大哥去。”三藏道:“悟净说得好,呆子粗夯,悟空还有些细腻。”那呆子掬着嘴道:“除了师父,我三个的嘴脸也差不多儿。”三藏却穿了袈裟,行者拿了引袋同去。
- 只见街坊上,士农工商,文人墨客,愚夫俗子,齐咳咳都道:“看抛绣球去也!”
- 三藏立于道旁对行者道:“他这里人物衣冠,宫室器用,言语谈吐,也与我大唐一般。我想着我俗家先母也是抛打绣球遇旧姻缘,结了夫妇。此处亦有此等风俗。”
- 行者道:“我们也去看看如何?”三藏道:“不可,不可!你我服色不便,恐有嫌疑。”
- 行者道:“师父,你忘了那给孤布金寺老僧之言:一则去看彩楼,二则去辨真假。似这般忙忙的,那皇帝必听公主之喜报,那里视朝理事?且去去来!”
- 三藏听说,真与行者相随,见各项人等俱在那里看打绣球。呀!那知此去,却是渔翁抛下钩和线,从今钓出是非来。
译文:
- 时间已经到了下午,唐僧说:“我该回去了。”孙悟空说他要去保护师傅。猪八戒说他也要去。沙僧说:“二哥你不要去,因为你的长相太显眼了,不要去朝门外装傻了,还是让我去吧。”唐僧说:“悟净做得好,呆子粗心大意,悟空比较细心。”猪八戒笑着摸着嘴巴说:“除了师父,我们三个的长相都差不多。”唐僧就穿上了袈裟,孙悟空拿着行李跟着去了。
- 只见街上的人们,各种职业的人都聚集在一起,都在看着抛绣球的活动。
- 唐僧站在路旁对孙悟空说:“这里的人们穿着衣服,使用器具,说话谈吐都像我大唐一样。我想我的俗家先母也曾是抛绣球遇到旧情人,最终结为夫妻。这个地方也有这样的风俗。”
- 孙悟空说:“我们也去看看吧。”唐僧说:“不可以去!我们的衣服不合适,可能会有误会。”
- 孙悟空说:“师父,你忘了那给孤布金寺的老僧人的话了:一是为了看彩楼,二是要分辨真假。如果这样忙碌的话,那皇帝一定听到公主的喜讯,哪里还会处理朝政呢?我们还是赶快走吧!”
- 唐僧听了后,真的和孙悟空一起跟着去,看见很多人正在观看绣球活动。突然之间,他们发现,原来这个活动背后隐藏着渔翁的计谋,从现在开始将会引发很多是非。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天竺国民众抛绣球选婿的风俗,以及唐僧师徒四人对此的反应和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俗、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如将天竺国的风俗与大唐的风俗相对比),使得整首诗富有层次感和深度。此外,诗中的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感人,既展示了唐僧师徒的善良和淳朴,也反映了他们对世事的洞察和对真理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