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丹不漏要三全,苦行难成恨恶缘。道在圣传修在己,善由人积福由天。

休逞六根多贪欲,顿开一性本来原。无爱无思自清净,管教解脱得超然。

当时差官至会同馆驿,宣召唐僧徒弟不题。

却说行者自彩楼下别了唐僧,走两步,笑两声,喜喜欢欢的回驿。八戒沙僧迎着道:“哥哥,你怎么那般喜笑?师父如何不见?”行者道:“师父喜了。”八戒道:“还未到地头,又不曾见佛取得经回,是何来之喜?”行者笑道:“我与师父只走至十字街彩楼之下,可可的被当朝公主抛绣球打中了师父,师父被些宫娥、彩女、太监推拥至楼前,同公主坐辇入朝,招为驸马,此非喜而何?”八戒听说,跌脚捶胸道:“早知我去好来!都是那沙僧惫懒!你不阻我啊,我径奔彩楼之下,一绣球打着我老猪,那公主招了我,却不美哉,妙哉!俊刮标致,停当,大家造化耍子儿,何等有趣!”沙僧上前,把他脸上一抹道:“不羞,不羞!好个嘴巴骨子!三钱银子买了老驴,自夸骑得!要是一绣球打着你,就连夜烧退送纸也还道迟了,敢惹你这晦气进门!”八戒道:“你这黑子不知趣!丑自丑,还有些风味。自古道,皮肉粗糙,骨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行者道:“呆子莫胡谈!且收拾行李。但恐师父着了急,来叫我们,却好进朝保护他。”八戒道:“哥哥又说差了。师父做了驸马,到宫中与皇帝的女儿交欢,又不是爬山踵路,遇怪逢魔,要你保护他怎的!他那样一把子年纪,岂不知被窝里之事,要你去扶揝?”行者一把揪住耳朵,轮拳骂道:“你这个淫心不断的夯货!说那甚胡话!”

诗句释义

大丹不漏要三全,苦行难成恨恶缘。道在圣传修在己,善由人积福由天。

  • 大丹不漏要三全:指修行要达到完美的境界,需要三个要素的完美结合,即“道”(道理)、“德”(道德)、和“行”(行为或修行)。这表达了修炼过程中对全面性的追求,包括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 苦行难成恨恶缘:指出了修行之路往往充满艰辛,而苦行是达到更高境界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暗示了由于种种原因,苦行者可能遭遇不幸的缘分。
  • 道在圣传修在己:强调了修行的主动权在于个人,即通过学习和修炼来提升自己。
  • 善由人积福由天:表明个人的善行(积善)最终能够带来好运(如福分),但这一福分更多是由天意而非个人的努力所决定。这里的“积”字体现了个人努力的重要性,同时也承认了天命的存在。

休逞六根多贪欲,顿开一性本来原。无爱无思自清净,管教解脱得超然。

  • 休逞六根多贪欲:指不应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和欲望满足,因为过度的欲望会导致内心的不安和困扰。
  • 顿开一性本来原:意味着一旦认识到自己的本质(本性),就能回归到最初的、纯粹的状态。
  • 无爱无思自清净:提倡一种无欲无求的生活态度,通过减少内心的贪欲和杂念,达到心灵的清净和宁静。
  • 管教解脱得超然:强调通过自我管理和修行,可以达到心灵的解脱,超越世俗的纷扰,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译文

《西游记》第九十三回:“大丹不漏要三全,苦行难成恨恶缘。道在圣传修在己,善由人积福由天。”
“大丹不漏要三全”意指修行者要达到圆满的状态需要遵循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包括正确的理念、高尚的德行和坚持不懈的实践。
“苦行难成恨恶缘”描述了修行过程中的挑战和困难,强调苦行的不易以及可能遇到的不良命运。
“道在圣传修在己”表明修行的核心在于个体的自我修养,强调个人的责任和努力。
“善由人积福由天”则指出了个人善行的积累可以带来福报,但这种福报更多地受到天意的影响而非单纯的人为努力。

赏析

此段诗反映了《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在旅途中的一种哲学思考,强调了修行的复杂性和多维性。首先,它展示了修行不仅是外在的苦行和修炼,更重要的是内心的觉悟和自我修养。其次,诗中提到的“道在圣传修在己”,突出了修行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即修行的过程和结果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和理解。最后,通过对“苦行难成恨恶缘”、“道在圣传修在己”、“善由人积福由天”等语句的分析,可以看出诗人对于修行的深刻见解,以及其对于个人命运和社会伦理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