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色原无色,空空亦非空。静喧语默本来同,梦里何劳说梦。

有用用中无用,无功功里施功。还如果熟自然红,莫问如何修种。

话表唐僧师众,使法力,阻住那布金寺僧。僧见黑风过处,不见他师徒,以为活佛临凡,磕头而回不题。他师徒们西行,正是春尽夏初时节——

清和天气爽,池沼芰荷生。梅逐雨余熟,麦随风里成。

草香花落处,莺老柳枝轻。江燕携雏习,山鸡哺子鸣。

斗南当日永,万物显光明。

说不尽那朝餐暮宿,转涧寻坡。在那平安路上,行经半月,前边又见一城垣相近。三藏问道:“徒弟,此又是什么去处!”行者道:“不知,不知。”八戒笑道:“这路是你行过的,怎说不知!却是又有些儿跷蹊。故意推不认得,捉弄我们哩。”行者道:“这呆子全不察理!这路虽是走过几遍,那时只在九霄空里,驾云而来,驾云而去,何曾落在此地?事不关心,查他做甚,此所以不知。却有甚跷蹊,又捉弄你也?”

色色原无色,空空亦非空。静喧语默本来同,梦里何劳说梦。

  • 注释:颜色原本就是无色,虚空也并不是真正的空。静默与喧闹、言语和沉默本来就是一样的,梦中又何必去讨论梦境呢?
    赏析: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哲学思考,认为万物本无固定之形,一切归于虚无,不必纠结于表象与实质之间的区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

有用用中无用,无功功里施功。还如果熟自然红,莫问如何修种。

  • 注释:有用的事物之中也有无用的部分,没有功劳的事业也会有成就,如果果实成熟自然会变红,不必询问如何种植。
    赏析:诗人在此强调事物的多样性与其内在联系的复杂性。指出即使是看似无用的事物,也可能在特定条件下发挥重要作用;同样,没有明显成效的努力,最终也能取得成功。这表达了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努力成果的自然接受态度。

话表唐僧师众,使法力,阻住那布金寺僧。僧见黑风过处,不见他师徒,以为活佛临凡,磕头而回不题。他师徒们西行,正是春尽夏初时节——

  • 注释:这时,唐僧和他的徒弟们正在使用法术阻止布金寺的僧人。当黑风刮过,他们发现僧人已经不在了,以为是高僧活佛降临,所以磕头后便回去了。他们继续西行,正值春天过去夏天到来的时候。
    赏析:描述了唐僧一行人与布金寺僧人之间的一场误会,以及他们在旅途中遇到的自然变化。通过描绘季节的更迭和人物的动作,展现了旅行中的艰辛与乐趣。

清和天气爽,池沼芰荷生。梅逐雨余熟,麦随风里成。

  • 注释:天气清和,空气清新,池沼中的菱角和荷花生长得很好。梅花在雨水过后变得更加成熟,小麦在微风中逐渐成熟。
    赏析:此诗描绘了大自然的生机与美景。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诗人传达了一种对生命循环和季节更替的感悟,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草香花落处,莺老柳枝轻。江燕携雏习,山鸡哺子鸣。

  • 注释:草丛中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花朵凋零的地方,黄莺鸟已变得年老体弱,柳树随风轻轻摇曳。江边的燕子带着幼鸟学习飞翔,山鸡正忙着哺育自己的雏鸟。
    赏析:诗人通过对鸟儿行为和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同时也借由这些生动的画面传递了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珍惜与感慨。

斗南当日永,万物显光明。说不尽那朝餐暮宿,转涧寻坡。在那平安路上,行经半月,前边又见一城垣相近。三藏问道:“徒弟,此又是什么去处!”行者道:“不知,不知。”八戒笑道:“这路是你行过的,怎说不知!却是又有些儿跷蹊。故意推不认得,捉弄我们哩。”行者道:“这呆子全不察理!这路虽是走过几遍,那时只在九霄空里,驾云而来,驾云而去,何曾落在此地?事不关心,查他做甚,此所以不知。却有甚跷蹊,又捉弄你也?”

  • 注释:斗南是一个地方名,象征着永恒不变。万物在这一天都显得明亮起来。一天又一天地吃饭、睡觉、转圈寻找道路。经过半个月的行程,前方又有一座城池出现在眼前。三藏问道:“徒弟,这是什么地方?”行者回答说:“不知道。”八戒笑着说:“这条路你是经常走过的呀,怎么会不知道呢?这里有些奇怪。故意装作不认识,其实是捉弄我们罢了。”行者解释道:“这个家伙完全不理解道理!这条路虽然走过几次,但那时只是在空中飘荡,飞来飞去。从未真正到达这里。既然不关心这个问题,为什么要去追问呢?这就是我为什么不知道的原因。这里有什么奇怪之处,又为什么要捉弄我们呢?”
    赏析:此段描写了唐僧和他的弟子们在旅途中的困惑和不解,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和对话。通过对话展示了他们对旅途经历的不同理解和反应,以及他们之间的友情和默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