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老正与员外作礼,只见家僮来报:“客俱到了。”却是那请来的左邻、右舍、妻弟、姨兄、姐夫、妹丈,又有那些同道的斋公,念佛的善友,一齐都向长老礼拜。拜毕各各叙坐,只见堂下面鼓瑟吹笙,堂上边弦歌酒宴。这一席盛宴,八戒留心对沙僧道:“兄弟,放怀放量吃些儿。离了寇家,再没这好丰盛的东西了!”沙僧笑道:“二哥说那里话!常言道,珍馐百味,一饱便休。只有私房路,那有私房肚!”八戒道:“你也忒不济,不济!我这一顿尽饱吃了,就是三日也急忙不饿。”行者听见道:“呆子,莫胀破了肚子!如今要走路哩!”

说不了,日将中矣,长老在上举箸,念揭斋经。八戒慌了,拿过添饭来,一口一碗,又丢彀有五六碗,把那馒头、卷儿、饼子、烧果,没好没歹的,满满笼了两袖,才跟师父起身。长老谢了员外,又谢了众人,一同出门。你看那门外摆着彩旗宝盖,鼓手乐人。又见那两班僧道方来,员外笑道:“列位来迟,老师去急,不及奉斋,俟回来谢罢。”众等让叙道路,抬轿的抬轿,骑马的骑马,步行的步行,都让长老四众前行。只闻得鼓乐喧天,旗幡蔽日,人烟凑集,车马骈填,都来看寇员外迎送唐僧。这一场富贵,真赛过珠围翠绕,诚不亚锦帐藏春!那一班僧,打一套佛曲;那一班道,吹一道玄音,俱送出府城之外。行至十里长亭,又设着箪食壶浆,擎杯把盏,相饮而别。那员外犹不忍舍,噙着泪道:“老师取经回来,是必到舍再住几日,以了我寇洪之心。”三藏感之不尽,谢之无已道:“我若到灵山,得见佛祖,首表员外之大德。回时定踵门叩谢,叩谢!”说说话儿,不觉的又有二三里路,长老恳切拜辞,那员外又放声大哭而转。这正是:有愿斋僧归妙觉,无缘得见佛如来。

《西游记》第九十六回 · 寇员外喜待高僧 唐长老不贪富贵

译文:
在唐僧师徒四人离开寇家后,他们又遇到了寇员外邀请来的左邻右舍,以及那些同道的人。他们在堂上鼓瑟吹笙,堂下弦歌酒宴。这一顿丰盛的晚餐让八戒和沙僧都感到十分满足,因为他们已经很久没吃到这么美味的食物了。然而,当他们准备离开时,天色已晚。

注解:

  1. 寇员外:指寇家的长辈,这里指的是寇家的长辈邀请了高僧来到家中。
  2. 唐长老:即唐僧(唐三藏),是取经队伍中的法师。
  3. 斋经:佛教中的一种仪式,用于祈福或忏悔。
  4. 私房路:私下里的道路,比喻秘密的途径。
  5. 私房肚:比喻某人只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不追求更多。
  6. 鼓手乐人:指演奏鼓乐和歌唱的人,通常出现在宗教场合中。
  7. 锦帐藏春:形容装饰华丽、景色如画的场景。
  8. 箪食壶浆:箪是一种盛饭的竹器,壶是一种装水的器皿,泛指简单的饮食。
  9. 把盏:饮酒时用的一种礼节,表示敬酒。
  10. 叩谢:表示感谢的行礼。

赏析:
这段文字描绘了唐僧师徒四人离开寇家后的宴会场景。宴席丰富,音乐悠扬,众人欢聚一堂,气氛热烈。然而,随着太阳西沉,晚宴即将结束,唐僧师徒不得不起身告别。寇家的盛宴与唐僧师徒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寇员外的热情好客,也反映了唐僧师徒的坚韧不拔。同时,通过对宴席的描述,作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