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铃奋勇敢争征,飞石飞叉众莫能。
二虎相随没羽箭,东昌骠骑是张清。
原来这没羽箭张清和龚旺、丁得孙,带领三百余骑马军。那一队骁骑马军,都是铜铃面具,雉尾红缨,轻弓短箭,绣旗花枪,三将为头,直冲将来。嵩州都监周信见张清军马少,便来迎敌。毕胜保着童贯而走。周信纵马挺枪来迎。只见张清左手约住枪,右手似招宝七郎之形,口中喝一声道:“着!”去周信鼻凹上只一石子打中,翻身落马。龚旺、丁得孙傍边飞马来相助,将那两条叉戳定咽喉,好似霜摧边地草,雨打上林花,周信死于马下。童贯止和毕胜逃命,不敢入济州,引了败残军马,连夜投东京去了。于路收拾逃难军马下寨。
原来宋江有仁有德,素怀归顺之心,不肯尽情追杀。惟恐众将不舍,要追童贯,火急差戴宗传下将令,布告众头领,收拾各路军马步卒,都回山寨请功。各处鸣金收军而回。鞍上将都敲金镫,步下卒齐唱凯歌,纷纷尽入梁山泊,个个同回宛子城。宋江、吴用、公孙胜先到水浒寨中忠义堂上坐下,令裴宣验看各人功赏。卢俊义活捉酆美,解上寨来,跪在堂前。宋江自解其缚,请入堂内上坐,亲自捧杯陪话,奉酒压惊。众头领都到堂上。是日杀牛宰马,重赏三军。留酆美住了两日,备办鞍马,送下山去。酆美大喜。宋江陪话道:“将军,阵前阵后冒渎威严,切乞恕罪!宋江等本无异心,只要归顺朝廷,与国家出力。被至不公不法之人,逼得如此。望将军回朝,善言解救。倘得他日重见恩光,生死不忘大德。”酆美拜谢不杀之恩,登程下山。宋江令人直送出界。酆美放回京,不在话下。
诗句释义及赏析:水浒传 · 第七十七回 · 吴加亮布四斗五方旗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
“铜铃奋勇敢争征,飞石飞叉众莫能。二虎相随没羽箭,东昌骠骑是张清。”
这首诗描述了宋江和其麾下的将领们英勇善战,不畏强敌的场景。诗中描绘了张清、龚旺、丁得孙带领的精锐骑兵,他们冲锋陷阵,勇猛无比,让敌人无法抵挡。而张清本人更是英勇无畏,他手中的没羽箭如同神兵利器。
译文:
水浒传第七十七回 吴加亮布四斗五方旗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
铜铃奋勇敢争征,飞石飞叉众莫能。
二虎相随没羽箭,东昌骠骑是张清。
原来这没羽箭张清和龚旺、丁得孙,带领三百余骑马军。那一队骁骑马军都是铜铃面具,雉尾红缨,轻弓短箭,绣旗花枪,三将为头,直冲将来。嵩州都监周信见张清军马少,便来迎敌。毕胜保着童贯而走。周信纵马挺枪来迎。只见张清左手约住枪,右手似招宝七郎之形,口中喝一声道:“着!”去周信鼻凹上只一石子打中,翻身落马。龚旺、丁得孙傍边飞马来相助,将那两条叉戳定咽喉,好似霜摧边地草,雨打上林花,周信死于马下。童贯止和毕胜逃命,不敢入济州,引了败残军马,连夜投东京去了。于路收拾逃难军马下寨。
原诗中的“四斗五方旗”与“九宫八卦阵”为《水浒传》中的重要战术和阵型。在古代战争中,这些阵法常用于迷惑敌人,使其难以捉摸真正的进攻方向或位置。而“九宫八卦阵”则是利用地理环境或特定的地形布局,形成复杂多变的战场形势,使敌人陷入混乱。此战中,宋江及其部下运用这些战术,成功击败了童贯等敌军,展现了高超的军事智慧和卓越的战斗才能。
这首诗不仅是对当时战争场面的真实记录,也反映了作者对战争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水浒传》中的军事战术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