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门。故自羲、献而下,世无善书者。惟智永能寤寐家法,书学中兴,至唐而盛。宋家三百年,惟苏、米庶几。元惟赵子昂一人。皆师资,所以绝出流辈。吾中间亦稍闻笔法于詹希原,惜乎工夫未及,草草度时,诚切自愧赧耳。永乐丙戌六月十八日书。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文学素养。

①“评书”是元代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以讲说史事为主,兼及人物、轶闻、典故等。

②“自羲、献而下”指的是:从王羲之、王献之以后,历代都有书法大师,但他们都没有能够完全继承王羲之、王献之的书学传统。

③“智永能寤寐家法”中的“寤寐”,指日夜思念,形容对某种事物或境界十分专注。

④“书学中兴”中的“中兴”,意谓复兴。这里指的是书学的复兴。

⑤“苏、米”指的是宋代书法家苏轼和米芾两人。

⑥“赵子昂”指的是赵孟頫,他是元初著名的画家、书法家,人称“赵体”。

⑦“皆师资”,意思是他们都是我的老师。“师资”一词原为佛教语。佛经中有所谓“三师五友”。“三师”即上座部、大乘部、般若部三部经典。“三师五友”是佛陀在灵山会上所传授的五位弟子和八种同学,称为“十善知识”。后来用来泛指学问上的师长和朋友。《后汉书·杨终传》有“吾门虽有三师,今已亡矣”句。这里指元朝的赵子昂。

“绝出流辈”,意思是超越前辈们。

⑧“吾中间亦稍闻笔法于詹希原,惜乎工夫未逮,草草度时”中的“笔法”指的是书法技巧。“闻笔法”指的是听说了书法的技巧。“詹希原”是南宋时期的书法家。

⑨“永乐丙戌”是明朝永乐年间,即公元1406年。

⑩“书学”指的是书法艺术。

【答案】

译文:学习书法的方法,不是靠口授心记,就得不到要领。所以从王羲之、王献之以来,历代没有谁真正精通书法。只有智永昼夜思念着家法,书法艺术才重新振兴起来,到了唐代而繁荣昌盛。宋朝三百年,只有苏轼、米芾稍微有点成就。元代只有赵孟頫一人。他们都是我的老师,所以才能超出其他的人。我中间也稍微听人讲过一点笔法,可惜功夫还不到家,草草地应付过去,我实在是感到非常羞愧啊!永乐丙戌六月十八日。

赏析:《春雨杂述·评书》:这是一首题跋,作者通过自己学习书法的经历,来谈论书法艺术的发展与传承问题。文章开篇指出学习书法的方法不是仅仅依靠口传心授就可以得到真谛的。接着说明自从王羲之和王献之之后,虽然历代都有书法大师出现,但是都未能真正继承他们的风格。接下来作者提到智永,他不仅精通书法技艺,还对书法艺术有着深厚的热爱和追求,因而成为书法艺术中兴的奠基人。作者认为,书法艺术的复兴,得益于赵孟頫这样的名师指导。最后,作者用“皆师资”“绝出流辈”来表达自己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