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草书诗、赞有宣和钤缝诸印及内府图书之印。世有石刻本末曰:“谢灵运书。”书谱所载:“古诗帖是也。”然考南北二史,灵运以晋孝武太元十三年生,宋文帝元嘉十年卒。庾信则生于梁武之世,而卒于隋文开皇之初,其距灵运之殁将八十年,岂有谢乃豫写庾诗之理。或疑唐太宗书,亦非也。按徐坚《初学记》载,二诗连二赞与此卷正合。其书则开元中坚暨韦述等奉诏撰述,其去贞观又将百年,岂有文皇豫录记中语乎?但记中“枣花”帖作“棘花”,“上元应送酒,同来枉蔡经家”帖作“应逐上元酒,同来访蔡家”,“北阁临玄水”帖作“北阙临丹水”,“坐绛云”作“生绛云”,“玉筞”石刻本同,而帖作“玉简”,“天火炼真文”帖作“大火炼真文”。“难以之百年”帖作“难之以万年”,“登云天”作“上登天”,“爱清净”作“复清旷”,“冀见”作“既见”,“缤翻”作“纷繙”。“岩下一老翁赞”帖五上有四字,以锻语工拙较之,则帖为优。记乃木刻,传写伪耳。窃详是帖行笔,如从空掷下,俊逸流畅,焕乎天光,若非人力所为,賸有庾稚恭王子敬之遗趣。唐人如欧孙旭素,皆不类此,唯贺知章《千文孝经》及《敬和上日》等帖,气势仿佛。知章以草得名,李白、温庭筠诗皆称之,窦泉《书赋》述之尤详。季真弃官入道,在天宝二年时《初学记》已行,疑其雅好神仙,目其书而辄录之也。又《周公谨云烟过眼集》载,赵兰坡与勤所藏有《知章古诗帖》岂即是欤?然东沙子谓卷有神龙等印甚多,今皆刮灭。昔米老云:“古帖多前后无空纸”,乃是剪去古印以应募也。今人收贞观印缝帖若粘着字者,不复入开元御府。盖贞观至武后时,朝廷无纪,驸马贵戚,概请得之,开元购时剪不去者,不敢入也。米又云“陈贤章《草(书)帖》奇逸,如日本书,亦有唐氏杂字,印与此卷正同”,意其实六朝人书。余按:陈时庾信在周南北为敌,未尝相通,山林诸集书画皆明著其目,兹独不然何欤?元章长睿又皆尝云“秘阁所收务博,真膺相混。然则《书谱》所纪,可尽信耶。”石刻自子晋赞后阙十九行,仅于谢灵运王而止,却读王为书字,又伪作沈传师跋于后。传师以行草鸣于时,岂不识王书二字耶?抑东沙子以唐初诸印证之,而卷后亦无兰坡草窗等题识,则余又未敢必其为贺书矣,俟博雅者定之。嘉靖巳酉中,元节获观于东沙《真尝斋》,因考其本末,系之以赞。东沙子者,锡山华氏夏,字中甫,所藏钟东武《荐季直表》、王右军《袁生帖》、王方庆《万岁通天进帖》、颜文忠《刘中使帖》,并此卷皆天下奇宝。赞曰:邈彼列仙,吾闻其语,玄风载阐,前谢后庾,徐韦纂记,草圣传豪,墨馀星彩,笔自空抛,霜干孤标,春林扬耀,变态流云,争工大造,仙书仙事,匪人可能,信本寒险,虔礼钩绳,颠张狂素,乱离斯鼓,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宣政玺藏书谱名录,真赏珍珍,锦褾玉轴。鄞丰道生书。
丰南禺书谢帖跋
草圣风采,千古流传
- 诗句原文
- 译文
- 注释
- 赏析
- 参考资料
诗句原文:
右草书诗、赞有宣和钤缝诸印及内府图书之印。世有石刻本末曰:“谢灵运书。”书谱所载:“古诗帖是也。”然考南北二史,灵运以晋孝武太元十三年生,宋文帝元嘉十年卒。庾信则生于梁武之世,而卒于隋文开皇之初,其距灵运之殁将八十年,岂有谢乃豫写庾诗之理。或疑唐太宗书,亦非也。按徐坚《初学记》载,二诗连二赞与此卷正合。其书则开元中坚暨韦述等奉诏撰述,其去贞观又将百年,岂有文皇豫录记中语乎?但记中“枣花”帖作“棘花”,“上元应送酒,同来枉蔡经家”帖作“应逐上元酒,同来访蔡家”,“北阁临玄水”帖作“北阙临丹水”,“坐绛云”作“生绛云”,“玉筞”石刻本同,而帖作“玉简”,“天火炼真文”帖作“大火炼真文”。“难以之百年”帖作“难之以万年”,“登云天”作“上登天”,“爱清净”作“复清旷”,“冀见”作“既见”,“缤翻”作“纷繙”。“岩下一老翁赞”帖五上有四字,以锻语工拙较之,则帖为优。
译文:
右草书诗、赞有宣和钤缝诸印及内府图书之印。世有石刻本末曰:“谢灵运书。”书谱所载:“古诗帖是也。”然则考南北二史,灵运生晋孝武太元十三年,宋文帝元嘉十年去世。庾信生于梁武之世,卒于隋文开皇之初,与谢灵运相距八十年,难道有谢道韫事先预写庾信诗的可能吗?有人怀疑是唐太宗写的,也是不对的。按照徐坚《初学记》记载,这些诗、赞连带着二赞与这本卷子完全吻合。此书则是唐朝的开元年间由坚及韦述等人奉诏撰写的,距贞观将近一百年,怎么会出现唐太宗预先记录中的语句呢?但是记录中的“枣花”帖写成“棘花”,“上元应送酒,同来枉蔡经家”帖写成“应逐上元酒,同来访蔡家”,“北阁临玄水”写成“北阙临丹水”, “坐绛云”写作“生绛云”,“玉筞”石刻本相同,而帖写作“玉简”,“天火炼真文”写成“大火炼真文”。 “难以之百年”写成“难之以万年”,“登云天”写成“上登天”,“爱清净”写作“复清旷”,“冀见”作“既见”,“缤翻”作“纷繙”。“岩下一老翁赞”中有四字,用比较口语化的技巧比较起来,则此帖优于其他帖。记录乃是木刻版,传抄时伪作较多。私下里仔细考察这本书的行笔,好像从空中抛出,俊逸流畅,犹如天地间放出的光芒,如果不是人力所能为,就含有庾稚恭王子敬的遗趣。唐人如欧孙旭素,都不像这一样,只有贺知章《千文孝经》及《敬和上日》等帖子,气势相似。《旧唐书》中提到了《初学记》,其中对贺知章的书法进行了评价。在天宝二年的时候,《初学记》已经存在,怀疑他喜好神仙,看到此书便记录下来。又据《周公谨云烟过眼集》记载,赵兰坡收藏有《知章古诗帖》,这是否就是它呢?然而东沙说这本卷子有很多神龙时期印章,现在都被刮掉了。过去米芾说过:“古帖多前前后后没有空白的地方”,这是剪去古帖上的印章以符合要求。如今的人收集贞观时期的印玺如果粘着字的话,就不再进入开元御府。因为从贞观至武后时期朝廷混乱不堪,驸马贵戚都请得到它,到开元时期购买的时候,那些被刮去了的印章无法放入。米芾还说“陈贤章的《草(书)帖》非常奇逸,如同日本书法,还有唐代人的杂字,印与这本卷子完全相同”,意思其实是指六朝人书写的书。我查证:陈时庾信在周南北两处都是敌手,并没有互通书信的来往。山林之间的文集书画都明确注明了他的名字,唯独这里不一样为什么呢?元章长睿又说:“秘阁所收的东西都很丰富,真真假假混在一起。那么《书谱》中记载的内容可信吗?”石刻从子晋赞之后缺十九行,只到了谢灵运王而结束,却把“王”读成了“书”,又有伪作沈传师的跋在后面。沈传师以行草著名,岂不知道王的字了吗?又东沙以唐朝初年的验证来看,而卷后面却没有卢坡草窗等题名,那么我又不敢一定就是贺知章的书了,等待博学者来定夺。嘉靖巳酉年中,元节在东沙看到了《真尝斋》,于是考证了它的来源并作了赞语。东沙者,无锡华氏夏,字中甫,收藏钟东武的《荐季直表》、王右军的《袁生帖》、王方庆的《万岁通天进帖》、颜文忠的《刘中使帖》,并且这卷都是天下珍贵的书籍。赞语说:“邈彼列仙,吾闻其语,玄风载阐,前谢后庾,徐韦纂记,草圣传豪,墨余星彩,笔自空抛,霜干孤标,春林扬耀,变态流云,争工大造,仙书仙事,匪人可能,信本寒险,虔礼钩绳,颠张狂素,乱离斯鼓,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宣政玺藏书谱名录,真赏珍珍,锦褾玉轴。”鄞丰道生书。
注释:
- 丰南禺:指丰坊,明末清初文学家、书法家,鄞县人。
- 谢灵运:中国南朝诗人、文学家、旅行家、地理学家,著名的山水诗人,代表作有《登池上楼》、《入若耶溪》。
- 宣和:宋朝徽宗年号,此处指代宋代宣和年间。
- 楷书:古代书法的一种字体名称。
- 万卷楼:丰家藏书楼,藏书数万卷。
- 内府图书:皇宫藏书。
- 徐坚:唐朝著名官员,曾任宰相。
- 开元:唐玄宗年号。
- 开元中坚:唐朝开元年间的主要官员之一。
- 韦述:《新唐书·艺文志序》作者。
- 石刻本末:石刻版的末尾部分,常包含作者的名字、作品标题等信息。
- 篆法:指篆书,古代一种书法形式。
- 晋孝武太元十三年:即公元409年。
- 宋文帝元嘉十年:即公元424年。
- 枣花:指“枣花黄”,一种黄色花朵。
- 棘花:指“棘花青”,一种青色花朵。
- 应逐上元酒,同来访蔡家:出自李白《上元夜游昌明寺》:“应逐上元酒,同访蔡经家。”原句中的“蔡经”可能是误写或误传。
- 北阁临玄水:指北阁旁的水景。
- 生绛云:指“绛云居”,位于洛阳。
- 天火炼真文:出自《易经》中“天火同人”,意为天火炼金之意。
- 难之以万年:“难之”在这里指的是难以完成某事。
- 上登天:“登天”在这里指的是达到高境界或成功。
- 爱清净:“爱清静”,形容心境宁静,不受外界干扰。
- 冀见:“冀”,希望的意思;“见”,见到。
- 缤翻:形容书籍文字众多且错综复杂。
- 岩下一老翁赞:指丰坊为一位隐居在山中的老者所作的赞语。
- 石刻版:指刻在石头上的书本。
- 篆法:指篆书,古代一种书法形式。
- “枣花”帖:“棘花”帖:根据题目推测这两幅作品均为草书作品。
- 枣花黄:指黄色花朵。
- 棘花青:指青色花朵。
- 枣花”与“棘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