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萤窗不惮劳,少年文雅涉风骚。
已闻蟾窟分丹桂,又向龙门钓六鳌。
一片布帆天上近,九重金阙日边高。
文场战罢承恩日,更赋新诗夺锦袍。
送进士会试之京
十载萤窗不惮劳,少年文雅涉风骚。
已闻蟾窟分丹桂,又向龙门钓六鳌。
一片布帆天上近,九重金阙日边高。
文场战罢承恩日,更赋新诗夺锦袍。
注释:
- 十载萤窗不惮劳:指十年如一日勤奋学习,不怕疲劳。萤窗,指用纸糊的窗户,用来照明读书的地方。
- 少年文雅涉风骚:形容年轻人文才出众,涉猎广泛,有文学才华。文雅,指文才和学识。
- 已闻蟾窟分丹桂:已经听说蟾蜍的洞穴里有珍贵的灵芝(丹桂,一种珍贵的中草药),意味着考试成功。
- 又向龙门钓六鳌:又像传说中鲤鱼跃龙门那样,努力攀登到高位或取得成就(六鳌,神话故事中一种巨大的鱼类)。
- 一片布帆天上近:指乘着一叶布帆,船在天空中飞行,非常接近天宫。
- 九重金阙日边高:指皇帝居住的皇宫(九重,指多层的宫殿)。金阙,指皇家建筑中的门楼或宫殿。
- 文场战罢承恩日:指科举考试结束,接受恩惠的日子。文场,指科举考试的考场。
- 更赋新诗夺锦袍:重新作诗,以诗歌为武器夺取荣誉(锦袍,指华丽的礼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即将赴京赶考的考生的美好祝愿。诗人以“十载萤窗不惮劳,少年文雅涉风骚”开篇,赞扬了考生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学习和深厚的文采,表现了对他们未来成功的期待和祝福。接着,“已闻蟾窟分丹桂,又向龙门钓六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典故,既表明了考生们已经取得了成功(蟾窟,指月亮;丹桂,指珍贵的灵芝;龙门,传说中鲤鱼跃龙门),也寓意他们未来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六鳌,传说中巨大的鱼)。
接下来的诗句“一片布帆天上近,九重金阙日边高”描绘了考生乘舟远行的场景,形象地描绘出他们即将踏上仕途、飞黄腾达的情景。“文场战罢承恩日,更赋新诗夺锦袍”则表达了诗人对考生们即将到来的成功和荣耀的祝愿,希望他们在文场中大放异彩,以诗歌作为武器夺取荣誉,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年轻人的鼓励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