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翁何处访知音,涧水松风总是琴。
识得此中千古意,子期端合铸黄金。

【注释】

携:携带。

两翁:两位老人。

涧(jiàn)水松风:山涧中水声潺潺,松风吹来的声音。

识:理解。

此中千古意:这中间千年流传下来的意蕴。

子期:古代一位名叫俞伯牙的善于弹琴的人,他钟爱着一个名叫锺子期的志士,锺子期死后,伯牙终身不复鼓琴。后人称知音为“高山流水之遇”。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别诗。诗人在赴任途中,偶遇两位老者,二人皆善弹琴,于是请他们弹奏一曲,以慰远行的思乡之情。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与两位老人邂逅相遇,并请他们弹琴的情景;后两句写两位老人对伯牙、子期知音的理解和赞赏。

首句“两翁何处访知音”,意思是这两位年迈的老人到哪里去寻找知音?这里的“知音”指的是懂得音乐、能欣赏音乐的有才能的人。这里用反问的手法,表明自己没有知音,而要寻找知音,可见他的孤寂和苦闷。

次句“涧(jiàn)水松风总是琴”,意思是说,山涧中的流水声,松林中的风声,都是美妙动听的琴声,好像知音随时都在身边。这是化用《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吾闻扣其首节,有如巍巍乎泰山;扣其其次,有如洋洋乎江河;终其卒章,有如滔滔乎洪水。’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典故,表现他对知音的渴望。

第三句“识得此中千古意,子期端合铸黄金”,意思是说我虽然不认识你,但听了你的琴声,我似乎已经认识了你。你那深沉、激越的琴音,正像千年前的知音伯牙一样,使人感受到一种千古以来的深情厚谊。末句“子期端合铸黄金”,是对伯牙的赞颂。“子期”指的就是伯牙,因为当时还没有发现金子可以炼成金人,所以把伯牙比作“子期”。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知音的渴望,也表现了作者对知音难寻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