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芦子渡,西风寒日斜。
海城有遗堞,黄芦吹白花。
征鸿下荒渚,野鸟依晴沙。
逐彼天风去,一苇登海涯。
诗句释义
- 芦子渡: 此句表明了诗歌的地点是在某处名为“芦子”的渡口。
- 西风寒日斜: 描述了时间是傍晚,天气寒冷,太阳即将落山。
- 海城有遗堞: 指代在海边的小城堡,城墙上有残留的垛口。
- 黄芦吹白花: 描绘了黄芦苇在风吹过时飘动的情景,同时白色的花随风飞舞。
- 征鸿下荒渚: 鸿雁迁徙时落在荒芜的沙洲上。
- 野鸟依晴沙: 描述了野鸟在晴朗的沙滩上栖息。
- 逐彼天风去: 描述鸟儿跟随天空中吹来的风飞走。
- 一苇登海涯: 通过一根芦苇,登上海岸的边缘。
译文
在我前往芦子渡的时候,西风凛冽,夕阳西斜。
海中小城残存着城墙的痕迹,黄芦苇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吹起白色的花朵。
大雁在荒凉的沙滩上飞翔,野鸟依偎在晴朗的沙洲。
我们追随天际的风势前行,仅靠一根芦苇就登上了海岸边。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捕捉了自然景观和季节变换的瞬间美。首句“我行芦子渡”,设定了场景与人物,为读者勾勒出一个旅行者的形象。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对风、日、海城的描述,营造了一个充满寒意且稍带凄凉的黄昏景象。这种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同时也预示了后续画面的变化。
“黄芦吹白花”一句,利用色彩鲜明的自然元素——黄色的芦苇和洁白的花朵,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这种视觉上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诗中的鸟类活动成为连接诗人与自然的桥梁,从“征鸿下荒渚”到“野鸟依晴沙”,不仅描绘了动物的自由生活状态,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这种描绘方式深化了诗歌的情感主题,即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界的尊重。
“一苇登海涯”不仅是一个动作的描述,更是象征着通过努力和坚持达到目标的象征。它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整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