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梅似絮乱空奔,非月非霜眯远村。
自被树高先受白,谁怜苔瘦渐消痕。
山头凹凸犹难辨,水面波澜却易浑。
顿使世间烦热处,一从寒冷便惊魂。

诗句释义

  1. 似梅似絮乱空奔:形容雪花飘落的景象,像是梅花或柳絮在空中飞舞。
  2. 非月非霜眯远村:描绘了雪景中月亮和霜的模糊不清,给人一种遥远村庄朦胧的感觉。
  3. 自被树高先受白:指树木在雪下最先变白,展现了大自然中树木的独特生命力。
  4. 谁怜苔瘦渐消痕:表达了对苔藓等植物渐渐消失痕迹的同情,暗示了自然界的脆弱与变迁。
  5. 山头凹凸犹难辨:描述了山峦起伏时轮廓不清晰的情况,增添了一丝神秘感。
  6. 水面波澜却易浑:水面上波纹荡漾却容易使视线模糊,反映了自然景观中的动态美与静态美的对比。
  7. 顿使世间烦热处:突然使得世间那些繁华喧嚣的地方变得清凉宁静。
  8. 一从寒冷便惊魂:一旦置身于寒冷之中,就会感到心灵震颤或精神振奋。

译文
雪如梅花柳絮般纷飞,在天空中自由舞动,它们并不是月亮也不是寒霜,却给远处的村庄蒙上了一层模糊的色彩。
当树木在雪的覆盖下显得格外挺拔,率先披上白色的外衣,而其他植物则逐渐失去了原有的色彩,仿佛被时间遗忘。
山峦在雪的装饰下显得更加立体,但它们的轮廓仍然难以辨认;而平静的水面因波纹荡漾而显得更为浑浊,这反映出自然界的动静之美。
突然间,这纷飞的雪花让整个世界变得凉爽起来,所有喧嚣热闹的地方都变得宁静和谐。
一旦置身其中,感受到那份清冷的气息,便会让人的心灵受到震撼,仿佛回到了最初的纯净状态。

赏析
这首咏雪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描绘捕捉了雪花的美丽及其带来的影响。诗人通过对雪的各种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展示了雪花飘落的轻盈、树木傲雪的坚强以及大自然的静谧之美。同时,通过雪的降临引发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慨。

“似梅似絮乱空奔”用“梅”和“絮”两种常见的冬日景象来形容雪花,这种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雪花以生命特征,使其更具有动感和生命力。接着,“非月非霜眯远村”通过对比月光和霜的模糊,进一步强调了雪花飘落给远方村庄带来的朦胧美感。

“自被树高先受白”突出了树木在雪中的显眼位置,不仅为画面增色,也表现了树木顽强生长的态度。而“谁怜苔瘦渐消痕”则是对其他生物如苔藓的描写,它们因为无法抗拒季节的变化而逐渐消失,反映了自然界中的生生不息与变化无常。

“山头凹凸犹难辨”,“水面波澜却易浑”通过视觉和触觉的双重感受,增强了读者对场景的直观体验,也让读者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及美丽背后的脆弱。

这首诗通过对雪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美的一面,也传达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