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听慈乌返哺儿,结巢飞在最高枝。
夜来不在高枝宿,啼到西山月落时。
【注释】
慈乌:即乌母,传说中养子之母。返哺:反哺,是鸟类育雏的本能行为。古代传说中,幼小的鸟儿长大后会飞回巢中喂养老鸟。此句意为:听着乌母哺喂幼鸟的声音,我忍心再听下去。结巢:筑巢。高枝:高处。
啼到西山月落时:直到西山的月亮落山的时候。
【赏析】:
本诗以乌母哺儿为题,借乌母哺儿来表现人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沉的爱意。全诗从“忍”字入手,写乌母反哺,而自己却不忍再听,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首句“忍听慈乌返哺儿”,诗人不忍心听乌母哺儿的声音了。这里,诗人用了“忍”字,写出了内心的感情波动。“忍”字,既指不忍听到乌母哺儿的声音,也指不敢面对乌母哺儿的情景。因为诗人知道,乌母之所以要返哺,那是因为她年老体衰,无法抚养儿女长大。所以,诗人在听到乌母的声音时,内心感到无比的痛苦。
诗人写了乌母哺儿的场面。“结巢飞在最高枝”,乌母为了哺儿而筑巢,但巢筑在最高的树枝上。这样,乌母就不得不飞到最高枝上才能找到食物。这一细节,不仅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乌母的艰辛,也表现了乌母对儿女的无私奉献。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自己的处境——他虽然有才华,但却被贬谪在外,不能像乌母一样为儿女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最后两句,“夜来不在高枝宿,啼到西山月落时”,诗人描绘了一幅乌母哺儿的画面。乌母为了哺儿,不得不在最高枝上栖息。而当夜幕降临,月儿升空时,她又开始啼叫。这两句诗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又凄凉的场景。乌母在月光下啼叫着,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苦衷和无奈。这种场景,让人不禁想起那些为国家奉献自己的英雄们,他们也是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付出着,但却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待遇和荣誉。
整首诗通过描绘乌母哺儿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和感激之情。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善良,让人们深思。